标签:
海润连奕名赵浚凯司马平邦文化 |
分类: 蓝话:理想一直为我所爱 |
《亮剑》和《沧海》成功背后的红色情结
司马平邦
据权威统计,2009年海润影视公司一共出产了22部电视剧,总长五六百集,为中国电视剧制作机构生产力之冠。
电影有华谊,电视剧有海润。
华谊兄弟有冯小刚,冯小刚虽然不是华谊兄弟的“兄弟”,但却是华谊兄弟的“大纲”和“宪法”。海润不一样,海润没有冯小刚,也没有尤小刚,但海润一样有自己的“冯小刚“――“大纲”和“宪法”,即红色剧集。
海润的红色剧集――请注意这还绝不是什么主旋律的那种“正红”,而是民间的那种“深红”,一般的人们称之为红色情结,是发乎中国老百姓心底的那种由来已久又相当深刻的对红色、革命、战争的情愫依赖,以前,一说到市场化的电视剧集,那些主旋律里化的爱国主义甚至都要被刻意回避掉,似乎民间、市场和主旋律总是格格不入的,直到一部剧集的出现,它就是《亮剑》。
据我所知,《亮剑》原著和剧本产生于2001年之前,但播出于2005年,相隔4年,这4年是个什么概念,就是中国民营电视剧事业对带有深刻红色情结的《亮剑》故事的消化周期,从筹备到投拍再到再到播出,《亮剑》的经历都不是一帆风顺,虽然原因是这样那样的,但有一点是最基本的,这个题材,悬,不好把握,敏感,人们对它的市场预期都不高。
但同时海润公司内部就有这么一批人,一批掌握公司实权的人,就有这么一种情绪需要渲泄,他们不敢保证这种情绪是不是能够得到广大观众的广泛认同,这就是红色情结。
《亮剑》在中国电视剧历史上的重要位置现在已不用我说,有它最高的重播率就足够了,甚至“亮剑”两个字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品质的代名词,现在想来,除了剧中李幼斌饰演的李云龙有“亮剑精神”,当时把《亮剑》的拍摄一直坚持下来的海润影视,如刘燕铭和赵智江、赵浚凯等人,也有足够的“亮剑精神”。
《亮剑》,像打开了一个内容神奇而丰富的魔瓶,在它之后,战争剧、红色经典剧、军事题材剧、谍战剧、狙击剧等等名词都可以很快作为一种单独的类型立起来,从前所谓的“革命战争题材”被海润一朝“亮剑”就划成无数的小类型――正如电视剧的规律,每个成熟的类型背后都跟着一批死忠的观众,《亮剑》为从前只能安排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中播出的“革命战争题材”剧集杀开了一条血路,从此之后,无论是地方台,上星台,还是中央台,还有二轮三轮播出,红色剧集都身影闪现,近两三年来,更是有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红色剧集扛起中国电视剧收视率的主要指标,据2009年第14期的《电视剧》杂志统计发布的“电视剧权力榜”,在前10名的里,红色题材占有其五,而前5名里《人间正道是沧桑》、《我的兄弟是顺溜》排在第一第二,《誓言永恒》、《对手》排在第四第五,可谓蔚为大观。
或者,这个时候人们已经想不起《亮剑》。
或者,这个时候人们也已想不起海润。
现在的海润影视已经成为中国产能最大的电视剧制作公司,其生产能力公次于鼎盛时期的TVB,虽然没有更进一步的统计,但我相信海润影视的生产能力和剧集畅销指数在世界电视剧制作单位亦可以排进前几名。
因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剧市,这是可以肯定的。
不过探讨海润红色剧集成功的理论原因,肯定是件枯燥而乏味的事,我亦更感兴写出自己的两点观感,旁观海润红色剧集的成就,与同好共勉。
1.连奕名与赵浚凯。
这是两个将在未来几年中国电视剧行业呼风唤雨的大人物,他们的发韧之作都是红色剧集,他们亦都有红色情结,他们身后亦都跟着一批死忠的红色剧迷。
连奕名出身武行,但成名很晚,在都梁的《血色浪漫》里他出演北京大院子弟张海洋――我在现在许多的QQ群里还能常看到“张海洋”、“钟跃民”的签名,可见都梁的那部怀旧红色剧集的影响之大,但斯时“张海洋”远不如“钟跃民”红的,因为饰演钟跃民的是曾出演过《蓝宇》的海润当家小生刘烨。
而在演成了张海洋过足了演戏瘾的连奕名之后灵巧一跳演而优则导,完成了几部个性十足的红色剧集。
2005年播出的《野火春风斗古城》是连奕名的早期作品,与之同时另一部《野火春风斗古城》亦在播出,我是赶巧并列将两部剧集一同看完的,看完之后就深深被连奕名所打动,他在这部剧集里把血腥的战争故事和浪漫的偶像包装巧妙结合在一起,给一个沉重、阴暗的经典故事加入活泼和亮色,尤其是杨立新饰演的说书先生在小校厂牺牲前说的那段岳爷爷,听起来就多像我小时候看战争小儿书一样生动而卡通化。
后来,这种卡通化的手法被许多电视剧导演借鉴,其中借鉴最好的当是刚刚热播的这部《我的兄弟叫顺溜》。
《野火春风斗古城》之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和《中天玄剑》是两部以国民党军队抗日为主要题材的电视剧,虽然它们因题材限制没有有央视一套或八套露过面,但这仍不妨碍连奕名的抗战剧集在80后90后年轻人中聚拢起一大批铁杆粉丝。
赵浚凯可以引以为骄傲的地方是,他完全是跟随着中国电视剧历史一起成长起来的导演――在做导演之前他以总制片人身份参与了《亮剑》的制作,赵浚凯的电视剧,尤其是他的几部战争剧集《羊城暗哨》、《沧海》、《战士》和刚刚开拍的《平原枪声》与典型的学院派电视剧导演人文精神泛滥(如康洪雷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和传统由电影转型电视剧的导演太专注于大题材(如金韬的《井岗山》和《长征》)完全不同,他对战争、军事活动、军队以及单位战斗者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羊城暗哨》尚还没走出传统革命战争题材的窠臼,但到了《沧海》,中国海军60年建军史的整体脉落先是了然于导演之胸,典型事件的撷取和典型形象的塑造都能证明导演首先是一个高级的军事发烧友,在内容丰富的情节背后,是严密的战略、战术及武器序列。
而在尚未播出的中型剧集《战士》里,赵浚凯敢于大胆跳脱题材的时间及背景限制,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这一宏观事件里居然挖掘出最不为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们注意的另类战争事件――这一落点本身已经证明了导演作为一个军史发烧友或民间军史专家的话题权威。
连奕名与赵浚凯的共通之处是,他们都热爱军事,有深刻的红色情结,当然都不是导演们能从中国的电影学院可以直接学到的。
2.童蕾与王力可。
童蕾从《亮剑》的李云龙媳妇开始演出海润的红色剧集,而在此之前无论是《走过花季》还是《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她都被作为一只最美的花瓶当摆设,但从《亮剑》始,经过《青春之歌》、《狼毒花》,童蕾不但成了海润的当家“红花旦”,也成了中国电视剧市场的当家“红花旦”,这源于她出色的外表和气质,更有在这几部红色剧集中的出色表现――在与李幼斌、陈泰燊、于荣光这样的“真爷们儿”的配戏过程中,童蕾的女性美得到更大限度的喷发,在一群粗糙野性的男人堆里总有那么一个理智、知性而且非常美丽的女人,而这个女人又是那么的善良和正义,这是童蕾征服观众的根本原因。
和童蕾稍有不同,17岁就在《血色浪漫》里出演秦岭,看似与孙俪搭挡一二号现代都市剧女主演非常默契的王力可,从连奕名的《野火春风斗古城》之后直接转入了海润一系列的红色战争剧集里,《大刀》、《狼毒花》、《红灯记》,王力可一直跳跃在第一第二女主演之间,虽然和童蕾、孙俪、王珞丹这些同属海润的女明星们相比,王力可星运显得温吞,但她仍然有年龄上的绝对优势,既使若干年过去,《野火春风斗古城》里那个可爱、乖巧、漂亮的银环仍让人怀念,所以,非常期待她的下一部电影《雷锋》以及她第一次承载的雷锋同志的爱情。
女人,与红色故事的联系,其实是为从前那些过分残酷教条的革命题材里注入美丽和感情的柔软,这不正是在还原着当年那些红色故事的原本吗?
(刊于《电视剧》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