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政府对华表态神经分裂病源亦在华
(2009-01-28 22:33:37)
标签:
奥巴马美国中国司马平邦军事 |
分类: 海话:海内外和海上下 |
奥巴马政府对华表态神经分裂病源亦在华
司马平邦
新官上任三把火,美国新一届奥巴马政府烧的三把火没有一把离开中国。
第一把火:
美国候任财长蒂莫西·盖特纳1月22日在还没真正坐上财长宝座之时就在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为其举行的提名听证会上说,美国总统奥巴马相信中国正在“操纵”人民币汇率,他还说奥巴马政府将“积极通过所有能动用的外交途径,寻求让中国在汇率方面做出改变”。1月26日白宫发言人吉布斯解释说,盖特纳向国会议员提交书面证词谈到的中国汇率观点,只不过是重申以前奥巴马总统竞选时的看法而已。他的原话是:“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性的举措来强化美中经济关系,包括汇率问题。各位都知道,按照美国1989年开始实施的法律,美国政府每年春季都会对美国的贸易伙伴国是否操控汇率作出评估,现政府的程序和以前的政府没有区别,要等春季才有结果,所以我认为盖特纳先生的言论只是重复奥巴马总统以前的观点,并不是对中国下定论。”
第二把火:
1月27日,连任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在国会的另一场听证会指出,中国军事全方位现代化,尤其在网军、反卫星、潜舰、弹道飞弹等方面的能力,可能威胁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作为与协助盟邦。盖茨重申,美军必须维持劝阻、遏阻的能力,以及于必要时能因应各种挑战,包括所有国家的军力。在预先准备好的书面讲稿中有关台海的部分,盖茨指出,众所皆知,中国进行军力各领域的现代化,令人特别关注的部分,包括中国在网路战、反卫星战、防空武器、反舰武器、潜舰、弹道飞弹等等方面的投资与能力的成长。盖茨说,这些领域的军力现代化,可能威胁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采取军事作为及协助盟邦的主要方式,包括美国军事基地、海空资产、以及所有支援盟邦的网络。盖茨重申,美军必须维持劝阻、遏阻的能力,以及于必要时能因应各种(来自中国的)挑战。
第三把火:
1月27日,奥巴马政府新任国务卿(外长)希拉里·克林顿在国务院一场“不许录相”的记者会上,应记者询问,关于其对财政部长盖特纳,在国会提名听证会上,指控中国操控人民币汇率有什么看法时表示,在金融海啸冲击下,不仅美国人民失去工作,中国也同样面临重大考验,因此经济议题肯定会是中美关系的中心。希拉里还指出,中美间的对话,在布什执政期间建立了基础,但是由于中国角色重要,她认为两国间应该建立更广泛的对话机制,针对更多的议题进行沟通讨论,她期待与白宫、财政部,更期待与中国官员,一同就如何推动相关议题进行协调,进一步促进中美间的合作关系。
若把这三把火用对中国“敌意”和“善意”两种指标划分,则美国财长的表态当是百分百“敌意”,而奥巴马的发言人的折衷表示只能将其削弱三成,即七成敌意,三成“善意”;美国防长的表态,基本上是“敌意”,或者九成半“敌意”而半成善意;而外长希拉里的表态,则正可以倒过来,九成半“善意”半成“敌意”;综合来看,奥巴马政府的三大部首现在对中国的态度,一成七是“敌意”而一成三是“善意”。
将这个17比13 的“敌意”与“善意”的比例说成是新任的奥巴马政府对中国的基本态度,也说得过去,即“敌意”大于“善意”。
但重要的不是“敌意”多还是“善意”多。
这个比例关系,相信在2000年前布什政府上台之时可能更突出,这也代表了美国政府对中国态度的一贯立场,敌意压倒善意。
而我们要注意的是,美国新任财长、防长和外长(国务卿)在对中国态度上明显“神经分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国务卿希拉里是在对新任财长盖特纳批评中国操纵汇率的发表评论时表明对中国的善意的。
其实,美国防长对中国敌意的表态,即使是被一些媒体渲染为“是时候准备应对中国军事威胁了”式的强硬宣言,都并不为过,即在军事上,美国政府从来就真正把中国当成伙伴而是足金比例(99.999999%)的对手,最新鲜的报告是美国将在三四年里向关岛军事基地投入扩建资金数百亿美元,在两岸关系逐步走和的时候,而这其实也是美国挂在嘴上的从来愿景,但这个扩建举动让美国有了不愿中国因台海趋稳而达到军事实力太大增长的嫌疑,岂止是嫌疑,长个脑袋的人都知道,美国早已经把中国视为未来亚太局部战争的第一对手了。
但美国财长盖特纳未就职之前就炮轰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的表态实在有点儿狗咬吕洞宾和卸磨杀驴的意思,就在两个多月前美国财政部还在为了拉拢中国多购美国国债而不断向中国示好,即使现在,许多美国财政官员、学者和大企业家都怀抱着在扭转金融危机方面与中国合作的积极态度,但可以预见,盖特纳的表态已经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奥巴马政府可能不会再继续从前布什政府把中国当成经济合作伙伴的策略,而转向市场竞争和资源分配的对手,中国经济体在金融危机的国际大背景下仍能表现出相对坚挺的实力让美国担心重重,而中国在稳定国际金融市场尤其是美国金融市场方面的所谓“负责任”的作为也并没有得到美国善意的和“负责任”的回报,近期美国在知识产权方面对中国的攻势是一个显著信号。
可以怀疑奥巴马的财政顾问们持有这样的看法:一,再不能让中国共享全球市场资源了;二,对中国政府善意不如对其敌意更对美国有益;三,把中国经济体形象打低是让中国“出血”的最好办法。
而希拉里·克林顿女士这次在外交方面对中国的“处女表态”虽然看似善意,但与她在去年此时为竞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时对中国的攻击态度相去甚远,这既是我们听到的最顺耳的声音,也是听到的最值得怀疑的声音,或者也可以说是纯粹的外交语言,对中国人来说,根本不值得欣欣然。
我相信,现在许多中国人眼巴巴期待着奥巴马总统本人正式对中国发表看法,在此之前,他已经公开承认了自己的伊斯兰背景,也宣布在4月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会晤,云云。
但我觉得其实奥巴马对中国“最官方”的表态已不重要,上述3位大员的神经分裂式对华表态应比从奥巴马的客套话更真实。
而从这一系列神经分裂的表态里,中国人最应听到的一层意思不应是美国的奥巴马新政府到底对中国怀抱什么样的态度,是善意还是敌意,而是,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3位大员对中国做出了如此神经分裂的表态?
我认为,他们的神经分裂中国症,病根其实在中国自己。
即,从财政到军事到外交,中国一定是有相应的分裂式的表现才让这三位美国新任大员做出如此分裂式的判断。
一个经济实力强劲崛起的大国,由核技术、战略导弹和航空母舰以及太空飞船支撑起来的军事实力,已经无法掩饰其成为与美国分庭抗礼的世界大国的雄心,最为它恐惧的当然是美国,最想把它摁灭在萌发状态的当然也是美国。
在财力上,中国的东方式的善意和负责任显然并不在美国主体价值观的赞叹范围之内,因为一个大国的崛起最大的问题就是与另一个大国争夺世界领导权,从而争夺资源主导权,如果我们不从自说自话式的“负责任”的东方价值观里脱身,可能永远无法理解和应对美国将中国视为经济市场对手的未来状况;而美国依托所谓知识产权对中国市场的打压肯定只是它把中国当成对手的一个开始而已。在外交上,我则更希望希拉里国务卿干脆把中国视为一个强劲对手,这对中国在国际上的外交形象,对中国对广泛第三世界国家的号召力或者也是件好事,希拉里的态度,反面证明了中国外交的弱势和不足。
在奥巴马政府在军事上和财政上都可能将中国视为敌对势力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外交上的任何友好和善意都可能是毫无意义和毫无价值的。
我相信,中美不可能真正回到“伙伴关系”的轨道上来(其实这样的伙伴关系本身也没有真正发生过),因为即使这种名义上的关系对美国政府来说现在也毫无利益可言。
在美国政府对华态度可能的变轨到来之前,中国应做好充分准备。
中国就是要崛起。
中国就是要和你争夺领导权。
中国就是要获得更多。
中国就是不能让美国抓到机会再次爬回自己的头顶。
有一个神经分裂的对手,才是造成它误判乃至可能给自己带来更大麻烦的根源,但它的分裂的根源确实在中国身上。
中国有责任给世界一个理智、健康的强国印象,以治好大洋彼岸那些人的神经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