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宇森的扯淡赤壁,把木马屠城搞成木驴屠城

(2009-01-12 12:23:52)
标签:

赤壁下

吴宇森

司马平邦

娱乐

分类: 黄话:有点儿不太入流的话

吴宇森的扯淡赤壁,把木马屠城搞成木驴屠城

司马平邦

吴宇森的扯淡赤壁,把木马屠城搞成木驴屠城

 

 

不知道“扯淡”这个词,香港导演吴宇森能不能听懂:

就是胡说八道,表示轻蔑的意思。

《赤壁(上)》出来时,去年夏天我还写过一篇至少是宽容地支持这部电影的影评,至少我喜欢里面的战争场面,里面的故事冲突也有不少可看之处,所以,对《赤壁(下)》有些期待,没想到刚刚看过,令人失望。

至极。

把《赤壁(上)》若比成一个人,像有点儿头脑不能打弯但智力无差别而且品质尚佳的许三多,犹有很多可取之处,在那样一种特殊情境下,也算可爱。

但到《赤壁(下)》,许三多就纯粹变成了一个咕噜姆(《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那个经年累用骑着木头的傻子)――除了部分动作场面还有一点儿基于20岁小青年的那股虎劲冲劲,其它的故事就像一个弱智讲给许多弱智听的,尤其这个故事的背板是《三国演义》,一部中国历史上的智慧大全小说。

吴宇森滥用了由投资人许给他的导演权,也滥用了一个导演对中国历史及文化的演绎权,把一个本来好好的赤壁大战编得漏洞百出肢离破碎,看了电影,我找不到更好的词送给导演,想到事前好像听过他多次提到特洛伊的故事,《三国演义》如果是“木马屠城”,他的《赤壁(下)》就是“木驴屠城”:

马和驴,其实长得差不多。

第一,曹操大战赤壁为什么?

原著里和历史里写得清楚,曹操率军南下赤壁就是为了统一中国,虽然历史上有各种版本的三国故事,曹操的形象褒贬不一,但让曹操只为了一个女人或者一个不清不楚的目的去灭刘伐吴,显然是最不靠谱的。

如果吴宇森真的找到曹操(张丰毅饰)率83万大军南征的目的――比《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更有说服力也就罢了,却最后落到小乔身上,但为了女人干一场也能说得过去,但能不能找到一个比“江山”、“统一”和“荣誉感”更为有说服力的女人(这样的女人1000年出一个)又是个关键,林志玲或者张爱玲肯定都承担不了这样的任务,吴宇森想在《赤壁(下)》把特洛伊的故事引进来,但他又没有塑造让所有人认同的一位超级美女海伦的能力,林志玲的小乔虽然不错,但让一个大男人为了她去干这么大一件事,银幕外的观众认真起来可没一个信的。

我并没有否认赤壁大战的故事不可以演绎成特洛伊的木马屠城,但海伦的美绝人寰是最必要的条件,以我之见,电影史上只有奥黛丽·赫本和芙蓉姐姐有这个魅力,否则谁也别打这个主意。

超越历史的资本是高出历史,超越经典的资本是高出经典,即在曹操发兵伐吴打赤壁这件事上,吴宇森暴露了自己读书少文化低又不知天高地厚的劣根,没文化也就罢了,还要不老实,就不对了。

不信你看过《赤壁(下)》电影回来再读《三国演义》,更知什么是经典。

第二,为了外国人看明白和爱看而拍的《赤壁》?

这是吴宇森经常找来的托词,意思是自己的《赤壁(上下)》之所以这么改编故事是为了弥合东西方观众之间的认识差异,似乎只有把一个经典故事改成现在这个奶奶样,才能拿到美国的高票房。

首先为了这个目的使劲阉割中国文化这种做法就是不负责的,赤壁的故事不是香港街头的黑帮火并,是一个中国历史上集军事、政治、经济于大成的文化经典和标本,它能流传几千年不是因为有罗贯中和陈寿的演绎,而在于他们对这段历史的认真对待;以前我写过一篇不相关电影的博客就批评过这种意识,外国人说不喜欢龙,我们就不做龙的传人,外国人说喜欢乌龟,我们就做龟儿子吗?

其次,中国文明在公元200年左右的三国时代已经达到了西方1000年后才达到的程度,你偏偏拖来一个为了迎合西方的理由恶意删改,正是把这段历史中最为精彩最可能打动西方观众的东西删改掉了,比如苦肉计和连环计,一个黄盖一个庞统,在赤壁大战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却被一语带过――要知赤壁的故事是一个智慧连着一个智慧,没有任何一个人的智慧能单独主导全局,这也是历史的真实,而电影里,这样的智慧精华被减削到只留下瑜亮一人一计,草船借箭和蒋干盗书,好莱坞最棒的古装战争电影如《勇敢的心》和《怒海争锋》,最终也是在讲政治、军事角逐的智慧,西方观众并不弱智,弱智的是我们因自己的弱智以为人家也弱智。

所以,如果这部《赤壁(下)》拿到美国单独放映,孙尚香和孙叔才肥猪饭桶(赵薇和佟大为饰)的故事、周瑜弯腰蹶腚蜷在盾牌阵里的样子,刘备给关张赵做的那顿汤圆说的那番话,不知要笑掉多少颗外国基因的大牙齿。

对了,最可笑的是《赤壁(下)》里小乔忽然失踪,接下来孙尚香给全军发汤圆,然后大家像分猪肉一样一人一颗夹到周瑜的碗里,我反反复复想来也没明白那段有什么意义,周瑜是个要饭的?还是那些汤圆里有伟哥?

你太阳痿了,你老婆跟人跑了,吃了这些伟哥汤圆,老婆会回来的。

对不起,吴导演,你的电影并没有给出这段真正的“有意义”,我只能这么想。

第三,电影台词很雷,很幽默!

《赤壁(上)》,当我听到“萌萌”这个词从小乔嘴里说出来时确实笑了,但我亦不认同那是因为电影幽默我才笑的,而是因它这是电影的瑕玼。但后来看到吴宇森在公开场合说过,这些都是自己预设的――表明自己在做幽默上有多高明。

所以在《赤壁(下)》里,又出现了“别闹”这样的雷人台词,但说实话,我没乐,一点也不觉得可笑。

还是拿史恒侠,也就是芙蓉姐姐,做例子。

芙容一次,大家高兴,于是她以为自己就是娱乐,她芙蓉芙蓉得太多了,大家讨厌,因为那种新奇劲一过,故意胳肢只能让人反感。

电影最后阶段,孙刘一众将帅站在曹操面前,关公对曹操居然说了一句“你已经过时了”,关公这位老先生要说什么,不是你吴宇森可以说了算的,他被供在关庙里上千年了,他在赤壁里与曹操的关系(华容道捉放曹)是有悠久宏大的文化内涵的,即使吴宇森不想把这样的悠久宏大表现出来,拜托你也不要把关公搞成个没头脑不高兴好不好?

在吴宇森的主谋下,《赤壁(上)》的编剧们任意涂改文化傻化矮化英雄人物,是最令人气愤的,就如这部电影里的这些所谓雷人台词,以一个“商业”理由就横行无忌为非作歹,看到过电影管理部门和中影集团以这样那样的理由禁止许多电影在中国内地上映,却又见这样一部在传播中国经典方面极度不合格的电影照常公映。

这有什么可笑的?

其可怪也欤?

当然,《赤壁(上)》也有一些说得过去的优点,比如有些打斗的激烈和血腥,有些场面的宏大和逼真,但总的来说即使在专业效果方面,它也逃不过“粗糙”和“弱智”两个词。

火烧赤壁肯定是最难拍的,但拍不出来你干嘛要拍呢?

银幕上,火烧赤壁的场面还能处处可见电脑加工的痕迹,哪里是实景哪里是假景哪里是沙盘,一个稍有常识的观众就一目了然,这或者不止是吴导演的问题,而是中国电影缺乏想像力和科技力的问题。

前几天看徐克的《女人不坏》,现在看吴宇森的《赤壁(下)》,一个共同的感受是他们都老了,而比“老”更致命的是这两位香港导演自己的文化涵度走到了无法突破的瓶颈。

所以,吴宇森尚能牵一头“驴”出来饰木马屠城还不错,他没有指“狗”为“马”就是赤壁大战和中国观众的幸运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