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关键词:恶搞/被3个馒头蛊惑的那一年
(2008-12-18 01:59:13)
标签:
无极黄金甲2006司马平邦文化 |
分类: 黄话:有点儿不太入流的话 |
2006关键词:恶搞
被3个馒头蛊惑的那一年
司马平邦
以“1个馒头”的《无极》为开始,到“两个馒头”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终结,“馒头”似乎成为2006年最巫蛊又最玩世的非典型流行符号,这更让2006年即使已经过去几百天,人前仍然不尽看清它的真正眉目。
有一个叫胡戈的上海年轻人抱着自己玩玩看的态度,利用他仅有的那么一点儿视频剪辑技术把陈凯歌大师的年度大片《无极》中的诸多叙事要素进行了重新组合,居然产生了超奇妙的“化学反应”,这个反应之神奇到全国上下除陈凯歌先生一人之外无一人不惊呆无一人不称绝的地步,但这位本应以如此出色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最缺乏创造性思维的中国社会高级认同的年轻人,却因陈导演本人的一句“做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而走偏,变成一个反主流的恶搞网客。
但还是有无数的年轻人瞄着胡戈的旗杆尖顶加速,把更多的精力洒狗血一样倾在互联网上,恶搞出无数当时他们自己以为是如何睿智的视频小品,但过不了几个月才发现那些不过都是网络垃圾――但就在这年9月,大洋彼岸又传来创业不足两年的YouTube网站被Google以16.9亿美金卖断的惊天消息,这或者又催生了不到两个月后另一起震动互联网的张钰潜规划事件的曝光。
其实,现在再回去查证当时这些抓得人眼球灼痛的网络事件的源头,倒可以站在更远更高处审视互联网这种传播媒介是如何在最近全面改造中国人生活的——比如它为人们的情感、道德、思考方式带来的改变,所有浮在表面的当然都是良性建设性的,但拔开浮萍或者只见渣滓满溢触目惊心。
为这个论点举证的还有发生在这一年的另一虐猫事件。
现在有人说虐猫事件并不是如当时呈现的那样,只是一个黑龙江省鹤岗市的变态女生对一个小生命的滥杀,而是最先发布这条消息的网站恶性抄作,但时过境迁两年有余,真相已无从查证,但让那些图片和视频可以畅行无阻地流通于网上,确实可以断定至少中国的互联网也是在被另一种力量——那种让人不齿的欲望所推动着。
没有人统计过互联网在带来社会犯罪方面的作用有多大,但至少虐猫事件让明明一桩犯罪以博点击的名义可以堂而皇之地呈现于众目睽睽之下,并不用接受任何道德和法律的审判。
除此外,发布在这个年尾的两段互联网视频也一再拷问世俗中的人们:一个底层女演员通过向视频网站透露其被“潜规则“的经历,以反黑斗士的姿态出位,不想最后却被大众揭发炒作自己,不但没有得到必要的同情,反倒成为巷谈街议的反面典型;一位伊拉克的前总统,被称为独裁者的人,在政权被推翻后判了绞刑,他被执行死刑的视频成为全世界当时的最热点击源,虽然那么多人也抱着同情和义愤为之抗议,但不管收视者有什么样不同的目的,本身这种人群之间的公开信息流传方式在传统道德和法律定义下都是极端负向的。
2006年,互联网从一种用于人与人交流的技术方式,变成改造人与人关系、甚至是改造人本身的一种社会性力量,有人在它的感召里得到了激励,也有人在它的感召里看见了魔鬼式的诱惑,而每一种都让人难以拒绝。
不过,围绕虐猫事件形成的“人肉搜索”也在这个时候正式现身,而且它从一现身的那一刻就渲染着积极的道德捍卫者的色彩,与之前的几件网上恶搞和负面事件的个体性不同,“人肉搜索”的原始冲动至少是对正义和良知的放大,亦在强势显示中国社会中一种更符合传统道德价值观的共性选择。
(发表于《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