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救市的关键是找准G点
(2008-10-28 08:12:28)
标签:
房产救市司马平邦 |
分类: 白话:全是大实话 |
政府救市的关键是找准G点
司马平邦
绝对的救市和绝对的不救市都是绝对错误的。
钱就是用来流动的,钱不动了,趴在某些角落里一动不动,光天化日里就只余下萧条和萎缩了。
楼市在目前的发展,正在演绎这个辨证法。
我之前也是支持不救市的,当然最重要的一个理由是政府利用所有纳税人的钱去救一小部分与房地产市场有关的公民的利益,据调查,这“一小部分与房地产市场有关的公民”里还有好多官员,因此,官家用公款去救市就变成了动用纳税人的钱去救自己。
其实,这样的联想正慢慢变成伪逻辑。
因为,那“一小部分与房地产市场有关的公民”并不全是当官的。
而我们先前所反对的救市,其实是政府一次性的拿出大规模的资金为银行买坏帐,为黑心的开发商蒙昧了信誉的经济行为擦屁股。
但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救市已经今非昔比,当彼之时,房地产坏帐只是大的经济格局的一个小疮面,而当是之时,整个的经济环境正在恶化,救与不救的客观条件此消彼长中,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将从先前的被动防卸变成现在的主动出击,而如果不出击,则要面对更大的经济困境。
现在的中国社会,一条资金链就已经把所有人和所有利益捆绑在一起,最终是没有人能逃出来的,正像中国金融业与全球金融业的关系一样,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与全国的经济环境,也早已做到了尽量切割,房产市场的恶化并非始自今天,最大的恶化也并非是今天,今天或者到了无可切割而又不能受其拖累的时候,政府出手――是有限度的出手,应该正是时也。
我不同意砸盘式的大规模救市,但支持按照不同的市场情况科学切割,有限救市。
毕竟那些为市所困的人,也是公民的一部分。
房地产市场销售量的大幅下滑和价格粘滞,以用部分地区的房价大跌的局面已经直接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经济不景气,将造成大量的人员失去了工作和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不但加剧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这当是眼前中国要面对的最紧迫民生问题。
10月22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对楼市出台的契税、印花税、个人购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款比例等方面的新政策其实也表明了政府有限救市(激活市场而不是救开发商)、理性治理的姿态。
很同意余丰慧先生说到的“从税收和信贷政策上看,税收政策清晰可操作,明确提出鼓励小户型住房和自住型住房”的看法,汪亚民先生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要把经济问题政治化,也不要把经济问题道德化,有问题说问题,像一些情绪主义假借老百姓之口威胁政策正常转变,错过救市良机,真的令人很费解。
央行自2008年10月27日起,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一是金融机构对客户的贷款利率、首付款比例,应根据借款人是首次购房或非首次购房、自住房或非自住房、套型建筑面积等是否系普通住房,以及借款人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等风险因素在下限以上区别确定;二是对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的贷款需求,金融机构可在贷款利率和首付款比例上按优惠条件给予支持;对非自住房、非普通住房的贷款条件,金融机构适当予以提高;三是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四是汶川地震灾区居民灾后购置自住房的贷款利率下限、最低首付款比例以及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优惠政策不变。
虽然即使精读上述4点央行救市新政之后仍然有操作难度大和鼓励投机的疑惑,但借用汪亚民先生的说法是:国务院会议要求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刺激成交量回暖已经迫在眉睫。
现在政府面对的最大问题,恐怕是如何找到一个激活的最佳的刺激点,以重新带动内需――而没有人否认房地产市场恰恰是最合适的。
除此之外,似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