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熊才不以成败论英雄

标签:
评赛观赛金牌第一刘翔英雄司马平邦体育 |
分类: 诗话:不必言说自多情 |
狗熊才不以成败论英雄
司马平邦
刘翔不但是中国的偶像,还要做世界的偶像,我们需要这样的中国人
奥运还没来,比赛还没开始,就有人怕了。
中国的哲学里更有无数给这个“怕”字找到的借口,最体面的一句是“不以成论英雄”。还有人拉出现代奥运会的创始人皮埃尔·顾拜旦当年是为了改善法国青少年的教育状况而创立了奥运会的。
但他们没看到100多年来最推动奥运会的力量其实是美国人,而不是法国人。美国人在绝大多数他们参加的现代奥运会上都拿到金牌总数第一,如果说现20世纪至今的人类社会还真有一些什么标杆性的东西,我认为美国的奥运冠军数量和竞赛能力要算最重要的之一,而体育也成为与其经济、军事、科技一起支撑起现代社会文明标准的美国精神。
假如今天的美国突然衰落了,又变得一文不名,取而代之者若想越过美国的纪录,也要整整奋斗一个世纪,美国的奥运价值是重合于时间和空间之上的双向、持久和崇高的辉煌,而美国的体育精神的核心就是力争NO.1。
中国不是要复兴吗,不是要成为21世纪的世界强国吗?
那认真向美国学吧,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始,从8月21日刘翔先生的110米栏的跑道上开始。
这叫对强者不说怂话。
首先,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得到了32块金牌的辉煌成绩,中国代表团自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受挫后,金牌数量一直走高,给全世界不断带来惊喜和艳羡,现在中国回到主场,反倒没有再听到打破雅典32块金牌总数的那些豪言壮语了,我听过李永波的“羽毛球队拿3块金牌就是失败”和黄玉斌的“不拿金牌我就跳楼”的爷们儿话,但更多的是如姚明的“打赢梦八就退役”和中国篮球队要“保八争六”之类的温吞话(所以,姚明可以当中国的巨星,但永远得不了NBA赛场的总冠军);我们为什么不能如李永波那样切金断铁地说“中国代表团金牌总数不拿到44块(以美国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金牌数量为参照)并超过美国代表团,就是失败”呢?
而44块与中国2004年奥运的金牌数只差12块――从1996年到2000年中国的金牌总数跃升幅度就是12块,再加上现在的主场优势。
事实上,40块的已经是近几届奥运会金牌总数第一的绝对标准了,一个主场就不能为中国队再添8块吗?不久前中国足球队刚刚因“主场优势”而失去了下一届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入门资格,那种主场条件下的患得患失畏手畏脚不应属于整个中国奥运代表团。
中国足球没资格代表中国体育。
也有人说,太高调的夺金议论,给运动员太大压力。
但我想明明对金牌无限渴望却就是只能想而不能说,一味奉行折中,可能会憋坏运动员的,因为作为一个中国代表团的粉丝,我听到这种调调已觉得憋曲。
处于训练和热身中的奥运会,可以只是运动,但一旦进入赛场,奥运的宗旨只有一个,夺标,惟夺标者为英雄。
让我们到奥运会上撒点野吧。
只有狗熊的人才常常把不以成败论英雄天天挂在嘴边的。
其次,我倒觉得4年前我们能得到一个刘翔,今年我们不但能再次得到刘翔,还能得到一个或者两个刘翔二世――体育竞技的乐趣之一就是它们永远不会以某些人习惯的所谓“最理智”的姿态呈现真相,所以,对前景充满希望和激情,以及对胜利充满信心(哪怕是盲目的)才更接近真相。田径赛场是奥运的金牌大户,而中国的田径也绝非仅仅刘翔,如黄志红和王军霞者走上过奥运田径冠军台者之前“有”,现在就更没有理由“无”了。
更因为,与运动员们的极限能力相比,北京奥运对中国运动员来说这个主场条件是更珍贵和难得,是50年一遇的。
中国体育现在已经在乒乓球、羽毛球、跳水、射击、体操等5个领域建立了绝对的霸主地位,既使没有什么主场因素,上述5支运动队也可以轻松为中国夺取至少15枚金牌,只要有两支运动队发挥出色,20枚金牌必然轻松落袋。余下那20多块的金牌任务将留给其它运动队500多位中国运动员来争取――你看,我们争取金牌NO.1的攻略就这么简单。
尤其是现在,奥林匹克金牌走向正像这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权力一样从垄断走向多极,即使如奥运会最传统的强者美国和俄罗斯也已经失去在许多他们传统项目上的绝对优势,所以,中国获得金牌总数的NO.1,真正的对手并不是全世界,而只是美俄,但最大的对手,却是中国自己――我们敢不敢想,敢不敢争?
而且,我觉得最最重要的,中国奥运代表团争取金牌总数NO.1,并在此之前就向世界表明这种争当NO.1的雄心,才是对奥林匹克运动最大的敬意,那些所谓的被许多人挂在嘴边的奥林匹克“友谊、沟通、共享”的要义,其真正的基础是建立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公平竞赛精神之上的,无论在竞技场上,还是在国家实力上,在任何和平时期赢得对手尊重的最佳方式也是那两个字:胜利。
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今天奥林匹克来到中国,全世界对中国的最大希望是作为东道主的中国人拿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获得最多的金牌和荣誉,以体现正处这在文明最高峰中的人类的旺盛斗志和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