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开幕的上海电影节上,有一部好莱坞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非常引人注目,据说不久之后它将在全中国的影院开始上映。说实话,我对这只在荧幕上大耍功夫秀的熊猫并不感兴趣,相反倒是对这种有着黑眼圈的可爱生灵的关心与日俱增。因为震灾之后,对于救援熊猫这个国宝的新闻鲜有报道。
众所周知,卧龙保护区是熊猫栖息的家园。地震不但给川人带来莫大的痛苦,也让熊猫蒙难不已。而能在这个非常时刻,保护熊猫的人无疑与那些战斗在抗灾一线的武警官兵和志愿者一样,都是英雄。恐怕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一个电影拍摄剧组居然为保护熊猫做出了贡献。
在网上百度“熊猫”一词的时候,一条有关救助熊猫的新闻的印入眼帘。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部以熊猫为题材的故事片《小熊猫大冒险》在四川进行最后的拍摄任务时,突遇地震,28名剧组成员历经6天方全部脱险。经此劫难之后,影片制片方颖动传媒和该片的制片方负责人美籍女华人刘伟仪开通了国际救助网站,号召全世界的人们关注震后熊猫的生存状态,为保护熊猫捐款捐物、献计献策。
在文中,刘伟仪表示这个网页以全英文形式介绍了剧组人员从遇险到脱险的前后情况,以及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灾后现状,页面上以显著的方式链接了香港红十字会的在线捐款页面(中英文对照)和中国红十字会的外币账号,提供了相关的信息和电话,建立了一个国际捐赠渠道。同时,为提高海外人士访问的网速,公司还特地租用了海外服务器,以最快速度上线。
读罢此文,我不由得感慨万千,对该剧组救助熊猫的公益行为深感敬意。但在这份感动过后,我不禁愁眉紧缩。深深感到,对援助的目标和对象应该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划分和对待。而此次中国在灾后援助上,在这一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准确地说,就是没有想得更多更细,只把援助的目标对准了人,对别的所应援助的东西缺少具体的相映措施。
如今四川地震已经过去一月有余,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特大自然灾害面前所奏响的最强音,仍时时感染着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地球居民;而世界上各种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对中国人民伸出的援助之手,更让我们为他们无私大爱感动的同时,深深地意识到全人类是一家人。但当中外人士都把所有的救援目标锁定为人的时候,却似乎忽略了所应救助的对象不应只有人的生命,还应包括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那些留存千年的文化古迹需要保护,那些非物质遗产的民间艺术需要保护,那些在地震中遭受劫难的熊猫更应得到来自全世界的援助。这些人类共同的宝贵财产,也需要四面八方的人来援助和重建呀。可遗憾的是,我们在此方面做得太少了。
从《小熊猫大冒险》剧组救助熊猫这件事情留给了我们一个很深的启迪,那就是对有些事物的专门保护和援助理应更注意细节、更加具体。且勿因为一点疏失,而让一些人类共同的宝贵财产不付存在,那样将追悔莫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