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成龙于冬博纳英龙司马平邦财经 |
分类: 人话:关于某一个人的话 |
成龙、于冬打造博纳英龙的幕后游戏
司马平邦
http://vip.bokee.com/authorEdit/userimg/smpb/5o4b6tmh-1202040475.jpg
于冬,不可小觑的人物
http://vip.bokee.com/authorEdit/userimg/smpb/xxy57u0h-1202040475.jpg
成龙,是个架子
http://vip.bokee.com/authorEdit/userimg/smpb/tysgs8h2-1202040475.jpg
一次很有娱乐精神的资本合作
http://vip.bokee.com/authorEdit/userimg/smpb/50yvvqh1-1202040475.jpg
我很怀疑。
也很期待。
2月2日,成龙、保利博纳和英皇电影,借着“二月二龙抬头”的吉利老话,在中华世纪坛搞了一个博纳英龙演艺经纪有限公司成立的盛大典礼。
董事长成龙,负责该公司的国际业务。
杨受成,英皇集团老板,负责该公司的香港业务。
总经理于冬,保利博纳电影的总经理,负责该公司的内地业务。
而于冬的身后,则站着有国际基金背景的沈南鹏(红杉基金)。
上世纪末,于冬还是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现在已经是在中国影视界跺一脚四处乱颤的重量级人物。但无论中国电影这几天涨势有多猛,一直没有突破它真正的瓶颈,其一总票房仍然在几十亿人民币,基数太低让它还需要有好长一段时间要坚挺着,其二好片子太少,除了少数赚大钱的大片,多数电影都在重复着小成本小亏本的旧路,也亏得中国居然有那么多老板前赴后继投资电影。
这样才让于冬在中国影坛显得格外重要。
虽然保利博纳从创始到现在总票房不会超过20亿人民币。
无从了解新组的博纳英龙总资本金是多少,不过成龙应该是不用出一分钱的,他这个董事长是专来抬场子的,签约在成龙董事长旗下,一定会成为许多艺人的向往,而成龙的到场也一定会给这个新公司的任何活动任何项目添光增彩的,开业庆典之日,临近春节,北京仍有那么多媒体记者采访,就是个例子。
而在之后的众多平面媒体报道中,这次资本事件,被渲染成了一件成龙与范冰冰的娱乐作秀,平面媒体的无知和无良以及肤浅,可见一斑。
英皇并不是因为陈冠希和阿娇事件才出名的,当然2月2日开业当天,大部分记者是抱着向杨受成打听一个此事的延后结果的目的来的,但杨受成没有来,明眼人一看就是要避开娱乐记者的追三问四。
其实,我觉得内地记者对如此八卦事件的热切追从,是媒体人智力退化的表现,也是香港娱乐媒体的毒瘤泛滥,我最关心的却是杨受成和英皇将在这家全新的博纳英龙公司中到底会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带来多少资源,发挥什么优势,而陈冠希事件,可能是香港娱乐业进一步迅速滑落的又一个标志,当此时,杨受成与内地公司结盟,既可以凭手下的明星资源叫价,也可以减缓一下香港娱乐业不可逆转的下跌趋势――所以,在这个新公司里,他肯定也不是钱拿最多的人。
所以真金白银真正拿得最多的是于冬和保利博纳。
但以保利博纳短短不足10年的创业史和十几亿的总票房,我相信也拿不出太多的钱,最高两亿吧,而且娱乐业本身就是不是一个能以金钱额度衡量的行业。
但于冬还是在成立之日便借成龙的力量签下了范冰冰工作室。
我个人认为,所谓的范冰冰工作室可能是性价比低的一桩买卖,而范冰冰本人在中国电影票房的号召力远远因此交易被高估了。
但不管怎样,成龙、英皇和于冬终于通过结盟,打通了一条通道,这条通道的中途是他们可以与橙天或华谊竞争中国内地的娱乐市场份额,虽然他们的投资不一定很大,但来头已经很吓人了;而这条通道的最终点,就是沈南鹏为代表的海外投资基金的青睐,未来的中国影视业,没有风险投资家们的认同恐怕难以真正做大了,有了成龙和英皇,再有了保利博纳罗较为出色的内地票房业绩,一个可以兼容几亿甚至几十亿美金的风险投资容器造出来了。
橙天娱乐两年前借海外几亿投资一下子上位成为可以和华谊分庭抗礼的经纪巨头,而华谊与成龙的关系早在于冬之前已很好,但机会还是又让于冬抓住了。
我们总愿意用“洗牌”说行业的改变趋势,博纳英龙的成立不一定一下子给中国娱乐业洗牌,但起码从今天起,这里的游戏规则出现大变化了。
于冬这小子,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