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就说说[鬼子来了]吧

(2007-09-08 18:54:16)
标签:

影评/乐评

文化

姜文

鬼子来了

抗日战争

分类: 黄话:有点儿不太入流的话

那就说说[鬼子来了]

司马平邦

那就说说[鬼子来了]吧
上一篇博客“姜文的[太阳]还能[照常升起]吗?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fd74101000bwb.html#contentIframeLink”的评论里,有许多的争议,我看主要是对姜文电影[鬼子来了]的争议,这部[太阳照常升起]还没有公映,其实什么样的看法,都不能算数的。

那好,我们就说一说[鬼子来了]吧。

我觉得,这部电影是技术上的“教授”、内容上的“侏儒”和气质上的 “娼妓”,罢了。

姜文这部电影所获得的好评,其实大多来自己技术,什么“黑白摄影,影像粗砺”之类的,无外乎找到许多形式较为有特色的音乐方式、方言方式、摄影方式。说实话,我也很在意姜文在这部电影中冥思苦想整出的那些炫炫的技术,很享受,但越是炫,越是不舒服,这不舒服当然是来自己它的内容。

我个人对这部电影的反感主要来自于它的内容:将偶然事件做必然表现并定性,将局部悲剧扩大为整体悲哀,中国农民马大山的死被过分的荒诞处理,看了电影,真的怀疑当年那场八年抗战,我们是凭本身真打赢的,还是谁谁看我们这帮愚昧无知的中国人太可怜就送了一个胜利给中国。

[鬼子来了]里,有一个重要人物“我”,这是个最终为主题所否定的人,这个我当然是抗日派,但却被导演用一幕大悲剧处理成幕后黑手了,我觉得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不可动摇,电影的视角让人联想到被定性为汉奸的汪精卫,他们也曾声称投降日本是为了救国,但真就是为了救国,那有什么价值呢?

[鬼子来了]明为反思,实为弄巧,且迎合了内地一些骨质软弱的文艺青年的心思罢了。

在气质上,我不知大家能不能接受电影有气质这样的说法,但[鬼子来了]的气质量重要的一点是暧昧,这反思一下,那批判一下,这赞扬一下,那肯定一下,杀人如麻的鬼子与老实厚道的百姓被放在一个价值观里烹炸,日本与中国那一战,除了经济政治上的动因外,日本人对外族人的黑暗心理的确存在,他们身上的兽性的确为世界所共识,但在[鬼子来了]里,我看不到,看着看着会偶尔觉得这场战争是优等人种对劣等人种的改良。至少姜文在用手段消除你对鬼子的仇恨,填以自责。

所谓的气质上的娼妓,我是指明明一个中国拍的电影,没有明确的立场,关于立场,就凭大爷(看官们)您老赏吧。

电影,如果离开了内容,单纯论技术,狗屁都不是,尤其在中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