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鸟巢感悟随笔体育 |
分类: 京话:北京生活和北京评论 |
梦幻的鸟巢
司马平邦
坐车由北四环从西向东行驶,越过一片繁华方正的高楼之林,忽然进入一片空旷地带,就可以看到巨大的曲线的扁平的鸟巢,即29届奥运会主场地。
现在仍在建设中的,必将载入中国和世界建筑艺术史册的大家伙。
尤其中它能成长于方方正正的北京和规规矩矩的中国文化中,称为奇迹。
鸟巢的魅力,一定是靠照片和语言无法描述的,有机会的话,中国人应去看看它,它优美而泰然,立在北四环的边上,像一颗巨大的明珠,嵌在风干古朴的城墙上,形成强烈的反差,但它的风格又不是颠覆性的,却是极其自然的,是科技时代建筑的精华,放在100年前的任何时候,就是有这样伟大的设计师,也没有这样的施工队会把他造出来。
我赞叹它的动人,真的把我打动了。
据知,鸟巢的建成并不是一帆风顺,它也不是当初的设计,原来的设计是有个可封闭的天顶,2004年,为响应北京市官方“节俭办奥运”的方针,根据专家的反复研究论证,“鸟巢”原设计方案中的可开启屋顶被取消,屋顶开口扩大,并通过钢结构的优化,大大减少了用钢量。优化调整后的方案可以确保工程造价控制在国家发改委要求的22.67亿元之内。现在我们看到的鸟巢当然是调整之后的。
英国人对鸟巢的评价是:设计师赫尔佐格和德穆隆不惜代价尝试最新技术,一切努力均是为了实现外立面和内部构造浑然一体的革新型构想。
忽然又想到,或许2004年的所谓的“节俭办奥运”相对于鸟巢来说可能是个致命的错误,我相信真正完美的鸟巢设计应是最早的那个版本,是个可以在100年后仍然经典的建筑,但现在鸟巢已经成了政治形势的牺牲——而原本,鸟巢这样如此出类拔萃的设计应力求最终的完美,而大大减少用钢量,必然要带来主结构上的简化,这样的简化,会不会最终影响它的伟大形象,好与不好,都不应现在定论,我认为需要时间的考验,而现在它可能只是个表面还像鸟巢的鸟巢吧,当然,就这个鸟巢已经完美至叹为观止。
我不懂建筑,以上的话只是自己的猜测。
相对于它的巨大,我只有仰望它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