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字之美:华

(2007-03-07 23:31:57)
分类: 诗话:不必言说自多情

汉字之美:
汉字之美:华

从小就喜欢父亲写的行书“华”字。
“华”的繁体,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亭台楼宇建筑理念的集合,看到这个字,就会想到那千年古塔的层檐叠脊,其下却只有一只巨型支柱撑着,巍然屹立,肃然起敬。
父亲的这个华字,来自他去年手书的《祭母文》,是为纪念祖母的100岁生日写的一篇四字骈文,行文流畅自然,字里行间让我了解了在自己出生前几年已经不在人世的祖母是个什么样的人,读之心生感恩。
早年,父亲的行书颇为细致严密,从不随心所欲,这跟他谨慎的个性一样。我总觉得那个时代的人,个个多才多艺,父亲不但写得一手秀才好字,而且善诗文,又通乐理,记得1985年我参加庞中华的第一期硬笔书法班,教材里有支庞中华老师亲自作词作曲的《钢笔书法歌》:
钢笔钢笔/连接着四海的情谊/跨过高山越过海洋/把我们心儿连在一起
那时的函授很少附录音带,这首歌只有曲谱,但我居然会唱了,因为父亲识谱的,他年轻时就拉得一手好二胡,这首他教会我的歌现在还能唱出来。
那次,我除了崇拜庞老师之外,对朝夕相处的父亲更为崇拜。
记得他当年写的“华”字的行楷,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中间部分是两个类似“S”的连写,这是柔,但整体结字还是平衡而稳重,加之标准的起承转合,气力均匀,风格优美。
记得刚学写字时,常临写父亲的字,除了“飞”、“风”、“家”,可能就是这个繁体的“华”,足见他的得意。
有句旧话:写好飞风家,走遍全天下。
但去年,在《祭母文》里看到父亲的字,忽然觉得变化不少,这个结体随心、起收无意的“华”是个代表。
字里,父亲把自己之前风格里能省的都省了,气力以及装饰感被忽视,而倒数第二三划的两个横不再均匀平衡,而是随意倾斜,似乎如果没有最后那个粗壮的竖串连着就会轰然倒掉――但恰恰就有一最后的一个粗壮而弯曲有弹性的竖,把一切即将发生的颓势接到,所谓挽狂澜于既倒是也。
中间部分的两个连续的“S”还在,证明着是一贯的老段头风格,但最上的草字头――以前老人家写起来最重视的位置,变得轻慢而跳脱。
年轻的书法和年老的书法的区别是:年轻的,在写字之前,可能布局谋篇已成,一切会在预料中发生;而年老的,则把那股修为修进了手掌和手腕里,它们会自然而然流露出来,书写者已懒得去提前想这个字到底要如何写。
这个“华”当然属于后者。
化境,是中国艺术观念里的最高层次,父亲在其母亲去世几十年后饱含感情写出的字,至少这个“华”字已经化境。
亦为我仰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