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字之美:和

(2007-01-12 23:49:50)
分类: 诗话:不必言说自多情
汉字之美:和
司马平邦
汉字之美:和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兰亭序》有《千字文》或《岳阳楼记》的影响力,古往今来,多少人摇头摆尾地读过,但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他是多么好的文章――它只是写了古代文人会酒的小情小调,但它是“天下第一行书”。
公元353年,也就是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邀集友人谢安、孙绰等42人聚会兰亭。这42人中军方的有22人,“省军级干部”可考证的有五六人,前线的有3人,2人后在前线战死,只有谢安一人是名士。他们绝大多数在军中供职,绝非传统所说的“一般文人名士”,大部分来自京城乃至前线,他们千里迢迢来到绍兴(会稽),不可能是来赶雅兴的。所以吴大新先生曾断言,这是一次军政群贤的秘密聚会。
1654年前的事,我们就不管了。
但这个永和九年的“和”字在王羲之酒后疾书后成了千古第一的“和”,无人出其右。
观“和”,非楷非行,行楷之间,书时羲之先生酒兴正酣,虽然笔意可以解酒,但“和”字的圆润饱满就像羲之满腹的绍兴黄酒一样沉着浑厚,结构精巧但又张力十足,尤其是“禾”旁的一撇之后的遽然上提,在全力未尽之后又忽然下坠,落下一个平整方正的“口”字,我看起来倒像是一个微醉之人先是迈左脚-摇晃半天,终于找到落脚点,站稳,有人欲扶,他说,我没醉,凝神定气,居然迈出有力的右脚,稳稳地走起来,看得人脑门直冒汗。
“和”字的第一撇和第一横都有一个肉嘟嘟的开头,尤其是那横的抹势,兼有中锋与侧锋的力量,内里紧张外表雍容,这两笔居然让这个字“飘”起来了,与第三笔的含而不露的一竖结成了个芭蕾的姿式――这就给整个字的结体出了个难题:如何让一个踮着脚尖却博带宽裳的人把握平衡呢――所以,之后那个如悬如坠的“口”旁就变成了灵鹫山上的飞来之石或者黄山上的迎客之松,全得于上帝的暗示和造化的积成。
此字,在真帖上,很小的,但它的内涵我觉得非常之大,内里乾坤无限。
为此字,记得小时候临了上千遍,明白了许多书法的味道。
不信可以试一试。
当然,“和”字之美不但因羲之之功,也因此字本身已是汉字里完美的一个,在英语里,关于“和”有和平、与、总和等多个单词(原谅我,本人英文差极),但在汉字中,一个“和”全部囊括了,杜琪峰的《黑社会2以和为贵》中它已被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当然这个词非老杜所造。
现在中国也在说和平崛起,和谐社会,建议以后外国人来访问,就送王羲之的这个“和”字给他们,大大的,比《英雄》里那个大大的篆书“剑”来得雅致高贵。
不过,今天要把这个字送给一对不久前刚刚从分崩离析变成破镜重圆的上海小朋友,唉,闹什么啊,有什么意思,大家以和为贵多好啊。
不如把笔名也直接改成“司马和”算了,听着有点像李玉和,此李玉和非彼李玉和,不是《红灯记》里的,而是当年父亲的一个好学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