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晚经
司马平邦
http://simapingbang.bokee.com/photo/view.fcgi?mode=3&id=2734263
从郑州下车,然后转大巴,从郑州到少林寺有一条高速公路。
郑州就是当年的古中州,也是群侠争霸动不动就杀得江湖血雨腥风之地,有一部小说是《中州擂》,少年时读得如痴如醉,当知道中州就是现在的郑州,而且在少林寺附近时,犹信其在上下五千年中华武林的盟主地位,于是还拿来跟同学比之《水浒传》的梁山云云,吵得被物理老师罚站两节课罢休。
去少林寺,当然现在不用像唐或宋时的路人一样担心会有埋伏在山林里的蒙面劫匪,当然也就不要指望能遇上路见不平拨刀相助身怀少林绝技的英雄好汉,在这所谓有史以来最大的和平年代,总是少了许多奇趣的味道,一路中只和小心眼的长途客运商家斗了嘴皮子,但见对方个个身材宽厚,又只能嘴上造次,生怕万一遇上高人,推咱一下,洒家也未必受得了。
为了一部电影,《少林寺》,20多年前,还是个吃大楂子的当东北小毛孩,跟在同学的电影放映员的哥哥的身后,跟在电影放映队的车尘后,骑着家里的小金鹿(自行车)跑了半个来月,可能看了10场吧,不过跟同学吹时都是15场。然后就是练功,马步,还有鲤鱼打挺,还有李连那式叫做黑虎掏心的花架子(广告海报上的)。
20多年后,终于来到了少林寺的山门下。
见到了清朝皇帝提写的那3个大字。
到了少林寺以后才知道,原来,最大的少林英雄并不是李连杰饰的觉远,也不是觉远的师傅昙宗,而是达摩,许多许多年前的一个印度和尚。
禅宗,就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结合产生的又一派佛教,可能也像联想集团十几亿美金收购IBM的某个部门后,现在又张罗在美国置地建临时全球总部其实是美国联想一样吧,但在佛教里,释迦牟尼到达摩师祖是有明确的代系传沿,而从达摩到现在的少林寺僧又有明确的代系沿传,这些都可以在少林寺的网站上找到。
但却没有人认真拍过有送达摩的电影。
吕良伟演过一部关于他的电视剧集,可能因为他长得像印度人吧才让他出演,但剧集本身差不少,还有,也很少有以写媚俗派电视剧本谋生的人能真正领悟到达摩及佛教的莲花境界。
我在少林寺山门前双手合什拜了三拜,激动的心平复了许多。
当初达摩和尚来至中国时,还并非一个佛法深巨的大师,他也是在少室山的一个山洞里面壁坐禅9年才悟通的,现在的少室山一个山洞有个表面平滑的立石,据说是当年达摩面壁时,影子长里间照在上面,因石面上着光的不同,而最后成了一幅影像在上面,许多人对此怀疑,但我认为这同样有科学根椐,如果把这块石比作胶卷,而且这块石头有某种成为胶卷的化学成分的潜质,复把洞口比作光圈,9年时间,在底片上留下影像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吗?
还有,达摩成仁后,在黄河流域多有义举,最著名的是他藉一根小小的芦苇渡江救人的事迹,飘若浮云,翩若惊龙。
还有,达摩本是坐化于中国(但不一定是少林寺),但在他死后几年,一个朝廷派出出使西方的使节在回国经过当时的葱岭现在的帕米尔时,与达摩走个迎面,二人曾经认识,但这次达摩告他,回朝后一定不要说在此地遇到返回印度的达摩,否则必有难。不想这个老先生终于在3年后忍不住跟皇帝说了此事,被皇帝立即免了公职。此事说明,达摩也是肉人,也想家啊。
初祖达摩把一切寺中要务交给了只有一只手臂的二祖慧可,慧可当年是为了向达摩求法自断一臂感动达摩得到了佛界的崇高位置,他泣血断臂的故事其实也是个很好的电影素材,可惜也被忽略了。
进得山门,右拐,见两块新立的石碑,工工整整地镌刻着两首歌的歌词和曲谱,一首是《少林少林》,另一是《牧羊曲》,这时忽然才意识到满耳飞的正是那首由郑绪岚唱的“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一个香客凝神听着,仿佛听到天籁之音,他告诉我,这两首歌20多年来在少林寺日日响起,从未间断过,这不,为了纪念当年的电影《少林寺》,具有与时俱进精神的现方丈永信大和尚命人地此栽碑铭文,因为没有那部电影就没有现在的少林。
什么是现在的少林?
张鑫炎和李连杰的《少林寺》时代,其实当时寺中只有十几位和尚,守着千百年传下来的几十亩田地,文革刚过,少林寺和中国别的寺院一样都刚刚摆脱“四旧”的桎梏,政治环境的焕发并没有立刻带来少林的新生,人们既不再信政治,也不再信佛,更没人来没武,大家都眼睛对着钱,那时,释永信还是个信佛练武的俗家弟子,10岁左右。
永信和尚差不多是在《少林寺》热映的前后正式剃度受戒,那是全国各地有无数的热血青年在看过电影后投奔少林(《功夫》去年底热映,广东三少年也结伴北上意在少林,不想在广州被大人截住,不过这足以为《功夫》添上重重的光彩),据说现在少林寺永字辈和延字辈的大和尚基本都受过《少林寺》的激励,不过,后来在重光少林中起到决定作用的释永信是不是也受过电影的影响,还不得而知。
现在的少林,又回到了它曾经经历过的历史上的最好时期,方圆几百里的十几个县乡的经济命脉完全掌据在少林寺手中,离寺最近的乡已基本没有农民,都出来围着少林寺作服务业和开设武校,其中塔沟武校为全国最大,拥有学生两万人,生源来自全国,学成又流向全国,主要是进入各大企业做保安员,精英者亦可成为中国新兴财富阶层的保镖护院。释永信已成为世界闻名的僧人,全世界许多机场里据说都能见到他胖大的身影,这位乐观精明的僧人2004年制造的最大新闻是把少林千年秘传的700多部武功典籍搬上官方网站,称之光大佛法。
而在电影中觉远和白无瑕避祸的塔林里也赫然见到一座高高的“生塔”,就是此大和尚仍健在,寺中已为其立塔铭碑了,无怪有香客抚着崭新的塔身说:“少林真是有钱了。”可见永信和尚的胆识也是旷古的。
一部电影,成全了一座古寺,也让一些平民之子实现了他们闻达的理想,当然,我想这些人个个应该最终都是武林高手的,不止会演讲,会使用手机,会办理出入境手续。
史上的少林,屡遭横祸,被焚无数次,俱因于乱世成为忠义之士的避祸之所而与主政者决裂,电影《火烧红莲寺》早在1920年代就把少林寺定义为正义之所(把红莲寺定义为虎狼之穴),在金庸大侠的小说里少林寺更是武林正义的化身,所以少林总在其一片火海中被世人崇敬,少林的伟大在于牺牲。
现在,和平年代的少林,安乐所在,山还是那座山,寺还是那个寺,寺前还是那条碧溪流过,不过已不是我心中的少林了,它只是富贵的排场和喧嚣的现世,至于那些所谓的崇高过往只不过是它最珍贵的点缀罢了。
不知不觉,已是傍晚,立身塔林,忽听到了寺中诵经之声,正是晚课时分,似在提醒游人该散了,原来千年的少林骨子里是想回复宁静的。这意境倒挽回了一日来的些许失意,不妨留下几句口占,也算来过少林一回,对得起千年前狂侠的觉远和尚,和美丽的牧羊女,也对得起20多年前为了那3个字意乱神迷的自己:
青山藏古寺,枯坐起岚烟;
黄鸟低飞近,上人已入禅。
熏风塔影斜,碧照诵经喧;
莫敢循声去,犹怀未了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