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方幼儿教育中的“time out”--几个步骤让你理智对待情绪失控的孩子

(2013-07-29 11:32:01)
标签:

幼儿教育

暂停

情绪

沟通

以身作则

分类: 家庭和爱

 

在现代西方幼儿教育中,当幼儿(特指学龄前的低龄儿童)情绪失控行为乖张,给周围的人---父母或者兄弟姐妹小朋友们,造成困扰,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会普遍使用“time out”,有比赛中“暂停”的意思。意思是告诉孩子,你现在的状态需要一定时间安定下来,否则无法好好参与其他人的活动。等你在特定区域特定时间内,把情绪安静下来,能够合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了,就可以重新加入其他人的活动。

 

对待已经可以用语言来沟通,但不太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低龄幼儿,监护人表现出的态度应该是和蔼,肯定并且充满关怀的。在孩子完全失控的情况下,“暂停”其正在参与的活动,给予一定时间来平复混乱的思路,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由此引起的情绪冲突和孩子不得不去“安静下来”的事实,只是一种手段,绝对不是一种惩罚。而年龄在两岁以下,对语言掌握有限的婴幼儿,是不适宜用这种方法的。

 

怎样让孩子感受到这种强制进行的“暂时与他人隔离”,只是一种平复心情的手段,而不仅仅是成人因为自己心情不好,而转嫁到孩子头上的惩罚呢?

 

1,事前足够的解释。

如果孩子被不明所以地被“time out”,就失去了整个操作的意义。成人一定要在孩子情绪失控大闹时,保持平静温和的态度,不能因为幼儿的行为而变得焦躁,还没对孩子解释清楚就直接惩罚孩子。

例如:用餐时故意推倒餐具,把食物故意扔到地上,成人首先要合理地劝说和安抚。只有在劝说无效,孩子仍一味吵闹哭叫时,才能考虑“暂停休息”。此时,一定要和孩子说清楚“你可以选择安静下来,告诉我你想要什么。或者,你需要自己去安静一下,等情绪好了再回来,好吗?”如果沟通的工作做好了,此时很有可能孩子已经开始平静下来,知道自己失控的行为是不好的,转而希望合作。而很有可能,引发孩子闹脾气的原因,仅仅是一些小事---比如孩子想喝水而杯子里没有了,或者刚吃到了一块不喜欢的蔬菜。

 

2,一旦决定,就不要迟疑。

如果确定已经把所有道理都温和地解释清楚了,包括无理吵闹的后果--即“time out--暂时休息”,而孩子仍然无法平静,尖叫哭闹乱扔东西等。那么,当时的成年监护人(家长或者幼儿教师)需要马上执行。

把孩子抱到特定的区域---可以是一张特定的沙发,或者是客厅地毯上的一角,对学龄前幼儿不要选择密闭的空间(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恐惧)。在时间上不要过长,一般在五分钟之内。英国的“super nanny”是遵循几岁即几分钟的原则,三岁三分钟,五岁五分钟这个规律。把定时器定好时间,让孩子坐在那个区域,讲清楚这个时间是让你自己安静一下,考虑好是否能在不吵闹的状态下参与大家的活动。讲好以后马上离开。

如果成人已经做好事前的解释,仍然犹豫不决,会给孩子传递一种“我还没想好,还不知道该怎样做的”信息,不利于建立与孩子的互相信任。把孩子抱过去后,讲好原则“现在是你自己独处的时间,等时间到了,才可以回到我们中间来。”,然后离开。如果孩子哭闹拉扯不让你离开,一定不能犹豫,要表明“我们刚才已经讲好,这是你自己的选择”的明确态度,这样孩子才会尊重你说的话。

 

3,坚持原则。

计时器开始计时,就是“安静思考”的时间。如果孩子擅自离开特定区域,成人一定要告知“时间未到,不能离开”,把孩子抱回到自己座位上。在这个特定时间段,家长或者老师一定要在确保孩子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坚持自己的原则。

不能因为孩子不断跑开,懒得一次次抱回去就任由孩子离开;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心软,提前结束;不能中途自己改变主意,在计时器响铃之间把孩子带走。

其实对于学龄前幼儿来说,短短几分钟安静坐在一个地方,并不是太难。但因为情绪上的巨大波动,哪怕只是一小会儿的时间也变得好似很长。只要我们成人合理地监督和协助,孩子是可以在这几分钟好好平复心情的。

切记,不能因为自己心情烦躁而过度惩罚孩子。比如,孩子在“time out”期间跑开就以延长计时器时间作为惩罚。该是几分钟就是几分钟,一定说到做到。

 

4,让孩子知道我们的爱。

这是幼儿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任何的方法也好原则也好,都是以此为中心的。要让孩子明白,情绪失常并不是重大错误,但是需要时间自我调整。吵闹哭叫是不好的行为,并不是因为我们成人只喜欢不哭不闹一心讨好大人的孩子,是因为吵闹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有情绪平复下来,能正常和别人沟通了,才有可能愉快地和其他人一起游戏、活动。要让孩子知道,做任何事都是有相应后果的。

为了让孩子知道我们的爱,一定要在“time out”结束后和孩子进行情绪修复的互动。当定时器铃响,时间已到,一定要第一时间到孩子面前,问询孩子的感受。比如“你感觉好些了吗?”“现在考虑好了吗?”“可以心平气和地和大家一起活动了吗?”一般来说,幼儿经过几分钟的时间,都会安定下来,停止之前失控的行为。极少有幼儿能够在一个相对隔离的空间持续几分钟的吵闹,因为周围没有对吵闹产生反应的对象,他们也就失去继续吵闹的理由和动力。

当我们确定,孩子已经情绪正常,能好好用语言沟通了,一定要再一次重复“time out”的原因和目的。例如,“知道为什么你在这里坐了四分钟吗?是因为吃饭的时候你发脾气把饭菜都扔在地上,还大叫大嚷。”这是再次让孩子明白“暂停活动”的原因。当孩子表示明白了,就要给孩子机会来改变。“你是不是觉得应该道歉say sorry呢?”。当孩子说了sorry,我们一定要给孩子大大的拥抱,告诉孩子“没关系,我爱你”。这是给孩子传达一个重要的信息“没关系,没有人是完美的。我是一直爱你的”。一定不能忽略这个重要的环节,否则这个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的辅助手段,就会变成没有正面效果,只能让孩子自尊心收到伤害的冷酷惩罚。

要记住,拥抱和亲吻,一成不变的关爱,对孩子来说,尤其是情绪容易失控的孩子,永远比指责和打骂更有效。

 

作为成人,尤其是家长,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相信孩子闹情绪是有原因的。一味骄纵孩子,任由孩子颐指气使,固然是不好,但只要孩子有负面情绪不好好合作,就马上变脸惩罚,只能让孩子学到更多负面的行为和习惯,而不能达到良好沟通,理智控制情绪的目的。作为家长要时时事事以身作则,用事实说话比讲一万句大道理都更有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