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婆婆的生产方式都是剖腹产,事隔三十多年,剖腹产手术有了很大的不同。我把我们婆媳两代人经历的剖腹产过程比较了一下,发现其中是如此的不同。
不同之一:年代不同,观念不同
现在剖腹产可以说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生产方式,准妈妈们对此也都比较了解,可以说是司空见惯。我在生之前,早就想好,最好顺产,如果不行,大夫让剖立刻就去剖。
但是在三十多年前,几乎所有的母亲都是顺产,哪听说有几个是剖腹产。我想在那个年代,如果哪个准妈妈听说自己要剖,肯定会非常害怕。婆婆当时就是如此,医生跟她说需要做剖腹产手术时,她由于害怕,坚决不同意,即使告诉她不剖对孩子有危险,她还是不同意,僵持了一天,最后是公公签了手术同意书,婆婆才去剖。
不同之二:麻醉方式效果不同
虽然都是半身麻醉,但麻醉的方式不同。现在剖腹产的麻醉方式是硬膜外联合麻醉,也就是从脊柱处打麻醉药,我要弓着身子打药,麻醉的效果比较理想,我在手术过程中,没有感到丝毫疼痛。
婆婆当年采用的针麻,听她描述是用四根长针,平躺着进行,分别扎到她的小腿和肚子两侧的穴位上进行麻醉。麻醉的效果一般,不过也很神奇,毕竟是什么药都不用,就达到麻醉的效果了,在给她缝合时,婆婆已经感受到疼痛,当然是可发忍受的那种。
不同之三:手术切口不同
现在的剖腹产手术基本上都采用横切方式,除非在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取出宝宝时,才会采用竖切。当然手术的切口就比较小,大约10公分。
婆婆当年采用的竖切方式,手术的切口也比现在横切的刀口要大。
不同之四:选择剖腹产的原因不同
我的情况属于可剖可顺,由于预产期在春节大年初二,宝宝很有可能在大年三十儿发动,我所在的医院的是首诊负责制,从产检到生产始终是一个大夫负责,这样对我的情况比较了解,让我也比较踏实。可只有在春节期间例外,哪个大夫值班就由哪个大夫负责。再加上到孕后期,我经常觉得胸闷,检查过心电图一直是心律不齐,还经常在家吸氧缓解不适。思前想后,稳妥起见,我和老公还是决定在春节前剖,由负责我的大夫手术。
婆婆的情况比较戏剧,老公的预产期应该在正月里,也是春节期间,事隔多年,婆婆也记不起具体是什么时候,春节前大夫告诉婆婆,由于过节,之间的一次产检放到节后,让婆婆过完节再来检查,节后婆婆去检查时,就被大夫扣住,说是需要立即手术,原因婆婆说是孩子的脐带顶到脑袋上了,影响了呼吸,需要立即手术。我想肯定当时的专业术语婆婆也记不清,听婆婆说是她追车造成的,据我分析可能当时的情况是脐带脱垂。而婆婆当时还一再拒绝手术,耽误了很多时间,最后大夫跟公公说要是非要自己生,就问他是保大人还是保孩子的话,才最终去做了手术。现在我一想起这件事,就感慨老公真是命大,在那种情况下,时间就是生命,一分一秒都很宝贵呀。
不同之五:缝合方式不同
现在缝合时用的是可以吸收的线,不会留下一粒粒的针眼。我在出院时才知道还是有一根粗线的,在出院前拆掉的,原来还以为什么线都没有,只是贴了类似创可贴的东西呢。对于现在爱美的人来说真的是很不错的,不会留下很难看的疤痕。
婆婆那会儿技术就没这么好了,在切口的两边都是缝合时留下的针眼。
不同之六:老公当时心态不同(这条可是完全属于我家的个例了,呵呵)
做完剖腹产手术后,和老公闲聊。我问他我做手术时他是什么感觉,因为我手术前真的很害怕,以为老公也是这么想的,没想到老公的回答是“我一点都不担心,现在医疗水平这么好,这是个很安全的手术,要是你自己生我才担心呢。”啊,老公竟然一点都不怕,我这个气呀,哼,要知道我就自己生,也让他担心担心。从老公的态度也说明了现在的剖腹产手术确实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段,为那些不能顺产的妈妈和宝宝都提供了最安全的保障。
当年婆婆做手术,公公可是很担心的。毕竟那个年代没有几个通过是手术来生孩子的,公婆担心害怕是理所当然的。
还有些小不同,比如婆婆当时赶上了教学课,那个年代剖腹产少之又少,婆婆是在大夫兼老师的讲解和一群学生的注视下生下老公的,也算是一种非常的经历吧。我真庆幸是在现在这个年代生产,剖腹产手术已经是家常便饭,不用人围观了。
写完这些,我觉得能在现在这个医学比较发达的情况下,怀孕生孩子真幸福。整个孕期有各种孕检,可以确保我们能生出健康的宝宝。生产时,如果不能顺产,还可以剖腹产,为那些不能顺产的妈妈和宝宝,提供安全的保障。当然,我写这篇文章,不是说剖腹产很好,准妈们生产时还是要首选顺产,如果条件不允许,要听大夫的话,毕竟宝宝的健康平安出生才是最重要的。

博主向您推荐:
温柔断奶谈何容易
十四个月咔咔爱走路
咔咔接连受伤让我又心疼又后怕(亲子推荐)
博主的小圈子
欢迎你的光临与加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