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对外开放,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说到武汉的旅游业,一般就是“三菜一汤”--黄鹤楼,归元寺,博物馆,东湖。其实对于外地人来说,武汉的旅游业,可能只有一个地方,那就是黄鹤楼。其他的,对于不了解武汉的人来说,根本没有印象。说到外地对武汉的印象,似乎就是一个字,热。这对旅游业来说,不是什么好印象。
旅游业,我们必须明白它包括什么,吃、喝、玩、乐,都应该有。对一个城市来说,发展旅游业,关键更在于吃住和购物,吸引人能够吃住和购物,才是根本。看一个城市的旅游业,不是看他有多稍旅游人数,这个再多,如果都不在你这儿吃住购物,价值就很小了。吸引游客,更关键的是,外国游客,然后是商务游客,再次是外地游客,接着是周边游客,最后是本地游客。这是从价值链来考虑的。越靠前,带来的价值就越大。对照来看,武汉能够吸引哪些游客,至少目前看来,主要是周边游客和本地游客。所以,大家很关心驻留时间。也因此,才有问题的出来出现。
与其它著名的旅游城市的对比
武汉的景点资源的知名度不如西安,北京,南京,杭州。华山的知名度,兵马俑的世界影响,华清池的历史影响,还有大唐400年的历史,白居易的长恨歌的文化感染,使得西安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游客,商务游客和外地游客。南京的秦淮河的文化沉淀和知名度,中山陵的影响,也比武汉的景点知名度高,杭州,西湖的影响,也不用说了。这就提出了一个对比,武汉,如何打造景点的知名度,提高这些资源的历史文化分量,提高它的影响力的问题。黄鹤楼相对,要知名一些,但是,黄鹤楼,全不能和一个城市的印象契合。因为,西湖,杭州的重合度很高,南京秦淮河,北京故宫和长城,西安和大唐。但是,黄鹤楼和武汉,并不是能够让人一下子重合起来。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黄鹤楼在武汉。
武汉和上海,成都,青岛,大连,这些城市相比,又缺乏明确的旅游形象定位。大家的感受是都市的上海,休闲的成都,海滨风光的大连和青岛,这些能够给人一个旅游形象的定位。到上海,感受一种国际都市的感觉,到成都,体现一种悠闲的老成都的生活,青岛,大连,海滨风光。武汉呢?要想做好旅游业,让别人来消费,我们必须给别人一个来消费的理由。很明显,武汉,无法激起别人目的性旅游愿望。因为,他的城市形象非常模糊。我们说自己是江城,大都市,不过这些,每个城市都能这样说,不能算是买点。这样的结果,武汉不能有效的吸引高端旅游客人。
武汉的旅游市场,相对落后。制度建设,整体协调,交通,旅游,景点,酒店,旅游购物市场能使缺乏一个整体的互动。各哼各的音,各唱各的调。整个旅游也不是一个整体,而是一个个割裂的孤立个体,相互影响,不是方便了游客,而是使游客感到不便。例如,在上海,你能在酒店看到旅游手册,司机也可以给你介绍,只要愿意。旅游手册,对于景点,购物,消费,娱乐等等,都有详细的说明。但在武汉的很多宾馆,我们根本看不到这样的东西。在西安,的士司机就是一个导游似的。武汉的酒店,宾馆,会场等等,也没有形成很好的商务气氛。这些也都是现在存在的问题。
我们必须站在一个外地人的角度多考虑,毕竟,旅游业要思考的是如何吸引外国游客,商务游客和外地游客。这样来想,在旅游上,武汉的弱点很多。旅游是个大产业,尤其是价值链高端,对第三产业的贡献很大。
武汉的旅游业该如何发展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针对上面的三方面,觉得也许应该采取些措施。
第一, 开发新的景点,侧重于休闲度假性质的。武汉的山水资源非常丰富,很多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另外,即使开发了,没有知名度。而且,相关的配套更没有跟上。政府应该从行动上认识到旅游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巨大意义,能够及时地把基础设施的配套跟上,最好采用一月带星的策略。用几个知名的景点,吸引游客。然后在旅游业的良好机制下,使游客能够去旅游休闲星星般景点,增加游客的吃住行和购物时间。在这方面,武汉应该提高现有的几个知名景点的文化历史内涵,提高他们的国际影响力。东湖,去过的人,都感觉得到比西湖漂亮,这是自然禀赋,但是,历史人文的沉淀,却远远不如西湖。如何提高东湖的历史人文沉淀,扩充他的文化内涵,是应该思考的。另外,发掘历史故事,尤其是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知名诗人的历史典故,诗作,并能够推广开来,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黄鹤楼,能否很好的重合武汉的城市认知,还需要更多的思考。也许,整合龟蛇二山,借助红楼和黄鹤楼,提炼一个新的城市形象品牌,未必不可行
第二, 提升和寻找一个明确的城市定位。也就是,给别人一个来这里的理由。其实,武汉的江湖文化,市民习气,未必就是不好的东西。比如吉庆街,已经形成一个很好的品牌。他,很好的契合了武汉,给人热的情趣。而且,这种对武汉的印象,夏天到武汉来消费,光膀子,吃排档,已经成为武汉被很多人热爱的理由。如果能够及时地引导,把他去粗存精,就像成都的休闲,打麻将,龙门阵一样,未必不可以成为武汉的一个城市形象。一个城市,有自己的,令别人欲罢不能非要到你这里来的理由就够了。形象没有卑贱,江湖也好,市民习气也好,纯粹的感觉就好
第三, 武汉应该树立旅游是一个大产业的观念。使交通,旅游,酒店,购物,会展等等,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而不是一个个互不关心,互相割裂的部门。这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协调。出台激励的措施,使每个行业都意识到,“抱团”会使大家的收益更丰满。目前的这种状况,体现了我们这个城市对旅游的观点,还是一个落后的意识。政策落后,意识落后。这点,武汉应该好好学习学习那些优秀旅游城市的经验,而不是抱残守缺,坐井观天。
第四, 大旅游的观念,还应该跳出武汉这一亩三分地,辐射整个城市圈。旅游,不意味着仅仅是门票。武汉,应该更记得着重吃住和购物,换句话说,留人。武汉的周边,像咸宁的桂花,温泉,赤壁,孝感,黄冈等等地方的旅游资源。应该形成一个大的“抱团”,开发、引导,提高这些地方的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其实,武汉如果帮助周边进行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提高,收益很大的还是武汉。同时,增加了城市得向心力,真正体现带动的作用。通过旅游在周边,吃住和购物在武汉,提高旅游的价值利润。这,需要武汉能够跳出自己的区域思维,帮助周边的城市,提高和这些城市的交通和出行便利性。目前,这个方面,开始升温,但是基本是单向的,武汉市民向周边的流动,而不是通过大旅游的规划,提高和吸引外国游客,商务游客和外地游客的进入。
对于武汉的旅游业发展,以上说得几点是我个人的一点小的建议。
薛主管
Dedbie122@163.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