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四五年前,有一个社交产品高产期,当时大概是受了Facebook、Twitter、微博、wtatsapp的刺激,一夜间冒出很多社交产品,国内外都有,那些产品各有特色,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初始用户,但其中绝大部分很快就悄无声息了。当时我就在微博讲过,功能特性其实不是社交产品的立身之本,【人们并不需要那么多社交产品】,新鲜感转化不成刚性需求,基础社交才是刚需,而所谓基础社交,就是你的朋友同事家人在哪里,你就在哪里,新颖的功能远不足以抵消迁移成本,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愿意真的同时使用多个社交产品,所以,当旅行、美食、阅读、图片、娱乐等等产品全部社交化后,人们才真正感受到多渠道社交的繁琐和无聊,这反而强化了微信微博的用户粘性。现在研发新产品言必称做用户做圈子,都做圈子就等于都没有圈子,因为每个圈子都太小了,现在想来,苹果从来不做社交产品(短期小范围尝试过一个叫Ping的失败产品),Google的Talk也失败了,今天还想用用户社交圈子做产品的,不管是哪一种垂直分类,成功概率都太低了,【人们,真的不需要那么多社交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