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听闻老沉离职,不意外。新浪要发展,就必须“去陈彤化”,这话我在五六年以前就说过,新浪成也陈彤,败也陈彤,上个世纪末至本世纪初,陈彤在基于内容的第一次互联网浪潮中,把新浪打造成华语门户之首,他是把新浪当媒体做的,所以重内容轻产品是新浪一贯的特性。但是到了2004年之后,互联网市场逐渐进入产品决定成败而不是内容决定成败的阶段,新浪依然是一个媒体巨人,也始终是个产品的侏儒,几乎所有产品线尝试都失败了,即使曾经风云一时的博客,本身也是个很烂的产品,功能和易用性比同类产品都差很多。这种局面导致新浪坐拥四大门户首席,却是收入最低的一个,其收入甚至比不上腾讯的一个零头,更比不上很多新兴的互联网公司,一个季度三四千万美元,是衬不起新浪这块牌子的。新浪唯一一次抓住产品的机会就是微博,但显然,微博仍然是带着强烈的媒体属性的,只是从最近两年才开始微博才真正向着一个产品平台的方向发展,但是内容加广告的传统媒体经营方式几乎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落后的方式,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巨型网站的广告收入是很难Cover运营成本的,新浪不是不想转身,但是很难,老沉的17年给这个家公司注入了太深的媒体属性,却没有让新浪建立产品基因,广告收入占比过大也让这个公司步履迟缓转身艰难。媒体情怀是个好东西,但在中国,媒体是个特殊行业,十年前我的新加坡老板怒吼着:全世界只有中国有个中X部!媒体在中国不论是民营国营,都无法改变喉舌这一前置属性,因此,它既要被监管又不能充分竞争,这实际上是与互联网特质背道而驰的,也因此,在中国做互联网媒体就只能摇摆在政策与市场之间,不伦不类不上不下,这种情形下是不可能产生一个互联网巨头的,而从世界范围看,以Yahoo和AOL为代表的旧时代门户概念早已没落,而新浪几乎仍然活在上个世纪。我尊重陈彤,他在那个位置上就会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做事,这无关是非,但是新浪要翻身要发展,就必须摆脱门户和媒体化的固有形态,陈彤离职不会马上改变这一切,但这对新浪和陈彤都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