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北京公交的线路编号

(2017-12-12 16:19:25)
标签:

北京

公交

线路

编号

月票

分类: 往事如烟

       【注】根据本人记忆,仅供参考。

     

       说起北京的公共交通,大体上我的记忆是从六十年代末开始的。

       六十年代末,北京公交线路(不含长途线路)有多少?

       统计起来很简单:

       市区公交1-29路;郊区线路31-60路;加上电车公司的1-14路,其中还会有空号的(比如2路汽车就空缺很长时间),加起来绝对不会超过80条。

      当时的公交站牌也是按线路设置,每条线路按实际走向画出示意图,标注站点,清晰。

      那时间北京地图很小,6分一份,大小也就是A3幅面,粉色的,没准老北京的人家的书柜中也会有的。

      当时的北京交通图上是分为市区及郊区两张分别标注的。由于线路很少,每条公交线路单独使用一条线路画出,始发及终点站用线路表明,同时普通公交车使用红、橘红色,电车线路一般使用绿色加以区分。

       这时节的北京地图上,马路是看不出宽窄的,但是公交经过多说说北京公交的线路编号
的线路却是地图上最醒目的地方,比如北京站就有许多汽车始发站的线路符号,而长安街由于公交车很多,也会有很密集的公交线路标识,却也很是明了。

 

       七十年代初,随着北京公交日渐壮大,出现夜班车,原有线路编号不够用了,于是出现了3位数新的编排。

       市区车是1-99路;电车占据1字头,具体为102-114路;夜班车为2字头,201-206路;郊区车编为301-399(北京原有的31-60路字号前统一加上3字代码);

      少数郊区电车开始没有线路号的,如东直门到酒仙桥的无轨线路,七十年代开始简称东酒,北京站到酒仙桥简称北酒,后来统一改为4字头,如通往酒仙桥的401/402。

       再后来,部分区属(比如门头沟、石景山公交)开始使用5字头编号。不过由于地图并不标注,了解的人倒也不多。

      也从七十年代开始,北京地图开始加大,地图上的公交线路也变为线图+线路符号的安排,价格也开始不断增加,我记得就有0.10,0.15元,0.30元各种版别了。

      而当时北京公交票也很有意思,不是按里程,市区公交车统一按站收费,七站以内五分,并以此类推。汽车票也分颜色,5分红色,1角黑色,15分是绿色,2角是紫色等等,332路等还曾有过8分车票,不过这8分车票并不普遍,只在北京西北大学区域使用。

    郊区线路一般一角起点,费用较高,如当时的345路(德胜门-昌平)的汽车票价格为0.6-0.8元,以当时水平来讲很是恐怖了。

     好在当时提供月票,学生市区月票2元,郊区专线月票3元,通学月票4元;而工作人员的标准为市区月票3元,郊区专线月票4元,通工月票5元;同时还发行一款面值10元的单位月票,不指定人员,单人使用,不限区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