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腊月末的一个早上,在学院路坐上特9外环头班车,正看见几位“公交安全员”正在查岗,我便抽空与同车的售票员闲聊起来。
这位公交大姐告诉我,为节省费用,北京所有的公交将全部加配第三方公司的“公交安全员”了,不仅如此,随着双门、双层公交车的普及,公交公司所属的公交售票员也将暂时保留大型三门车(铰接式客车,乘客中门上车)上,其他公交车的售票员将全部改行,另行安置。

我的家在北京的安定门外北苑,这里在安定门外8公里的样子,算是北京郊区。
自达入住北京开始,我们就一直依靠58路公交车(后改为358路)进城,这也是我们部队大约唯一的公交汽车,当年的358路属于公汽一场,与18路城区汽车共属一个车队,从早期长鼻子的嘎斯车、到后来的红色的依卡路斯车及黄色北京BK670型客车,这条线路一直是我们赖以连接外部世界的通道。
358路带给我们多少儿时的希望。我们一次次将亲友送上358路,目送公交离开;多少次我站在358路站牌旁,等下班晚归的妈妈回来;又有多少次,我们换上新衣,与父母家人坐上358公交实现一次进城的愿望。
再后来,我们也每天进城,有了更多的机会乘坐358路公交,由于频繁出行,与许多358路公交售票员甚至成为了朋友。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中期,358路有一辆编号为1071公交车,这也是一辆青年先锋号,售票员小白是这辆公交车的售票员,每次登上1071号,我们总能听见他的欢迎用语:“乘客朋友们,乘车是你们的权利,买票是你们的义务,全心全意为各位乘客做好服务是我们售票员的职责”。
他的服务用语十分独特、丰富,甚至在乘客之间口口相传。
有一次与他聊天,他亲自对我说,他真心的喜爱售票员这项工作,车队领导多少次让他改学司机,或提拔他到车队做管理工作,他一一推辞,一直工作在售票员的岗位上。
不仅358路,在北京还有更多的公交车售票员留给我们很深的印象。
八十年代的44路内环3737号车组也是北京公交的一条靓丽的的移动风景线。当时我在丰台上班,每次下班时时常可以遇到这个车组,3737属于铰接式大车,服务员是一群年轻人,车厢布置如同新房一样,喜庆欢乐,车厢内提供各种方便钩、扇子、便条,坐这样的车真是一种满足。

八十年代开通的367路,是伴随北三环路开通后最早上线的公交车之一,刚开始还属于早晚高峰车,崭新的车体,更拥有一批热情洋溢的年轻人,这个车队的服务,真是个顶个的完美,乘客自上367路开始,便是一路沐浴春风,怎一个畅快可表。
后来由于车队调整,367路与南城的39路车队互调,据说39路也成为南城公交耀眼的明星,让我们北城的乘客多少有些失落。
此外,我还乘坐过李素丽服务过的21路,亲眼目睹劳模的风采,在这里售票员与乘客关系真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了。
如今,北京公交真是日新月异,线路设置、服务手段及方式改变更是与以往有天壤区别。尤其是公交卡及网络的广泛使用,给公交服务管理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也因此公交售票员的功能便被逐渐取代,在北京售票员属于公交体制内管理人员,单位要承担售票员的各种工资及社保福利的压力,因此采用更多第三方劳务派遣人员便是大势所趋。
但是这些第三方“公交管理员”,和原有的公交售票员相比,不接地气,服务质量相差太多,短期内很难赢得乘客的理解。
也许过不了多久,公交售票员这个岗位就真的留在回忆之中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