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民窟的墙洞电脑,到英印之间的”奶奶云”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 |
-----苏伽特·米特拉挑战教育学定律的颠覆性实验
http://s14/middle/537ef173gcb0893f9e65d&690
图 1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作者受到实验的启发
2009年,《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获得第81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8项大奖,这部小说讲述一个酒吧服务员得到益智节目亿万奖金以及之后被怀疑作弊的离奇故事。这部电影来源于印度作家维卡斯·斯瓦卢普《Q&A》。维卡斯·斯瓦卢普2005年受到一个印度教授通过互联网普及贫民学习科技知识的报道而创作了这个小说。而那个印度教授,正是从1999年开始就进行教育学实验的苏伽特·米特拉。近年来很多印度电影都在探讨贫民教育和教育改革的话题,同样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电影还有《三宝打闹宝来坞》。而曾经在MIT进行访问研究的印度籍英国纽卡斯特大学教育技术教授苏伽特·米特拉的系列教育学试验,被称为挑战教育学公理教育革命,在全世界教育领域掀起一场热烈的讨论。
http://s1/middle/537ef173gcb0897799d50&690
图2 “当孩子有兴趣的时候,教育就发生了” ,1999年开始,苏伽特•米特拉修了几百个这样的墙洞电脑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教育学就目前来讲,还是属于人文学科领域。虽然中西教育有很大区别,然而几千年来的传统,基本上是离不开学校、教师和学生这三方面的关系。即使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最强烈的反思,也只到教师的作用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以及自我知识建构的过程。在教育学研究方面,西方确实比起中国来,较早进入到心理学和认知学的系统研究。过去100年的经济学走向,逐渐摆脱人文社会领域而走向实证科学和经济数学,教育学受其影响,也有零星的基于实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实验,然而这种实验,由于周期长、变量多,很难有非常明确的结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据本身获取更加容易,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趋向成熟,而终于由苏伽特·米特拉结成正果。
http://s11/middle/537ef173g7ab40f49c54a&690
图
3
开放的野外环境有利于减轻学习压力
到目前为止,苏伽特·米特拉的实验概括起来,分成以下几种,之所以是实验而不是传统的人文学科,是因为这些实验已经被苏伽特·米特拉不但重复,很多教育学家也在重复,结果是可信的。
1.
2.
3.
4.
5.
6.
7.
为什么说苏伽特·米特拉挑战教育学公理呢?主要有以下考虑:
1.
2.
3.
4.
苏伽特·米特拉的教育学实验还在继续,越来越受到关注,用它自己的话说,自己的实验原理一直秉承着一个一贯的主张:“If the World Belongs to Our Children Then Why Don't We Just Give It to Them”(如果世界是属于孩子们的,那么为什么不仅仅还给他们呢?)
http://s3/middle/537ef173gcb089bdccf62&690
图4 距离现代文明越远,实验效果越明显
苏伽特·米特拉的实验是从1999年开始的:也就是在印度贫困的地区街面上的墙上放置打开电脑窗口的窗户并装上可以使用互联网的电脑然后离开。实验发现,对于一群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的13岁的孩子,似乎不需要去教电脑,他们会自己学会,而学会使用电脑,似乎和以下个体差异没有关系:教育背景、英语和其它语言的能力、社会经济水平、种族和区域、性别、遗传背景、智力。通过实验苏伽特·米特拉发现,根本不用教,农村的孩子能够完成电脑操作以下的基本功能:所有的操作功能、画图、下载和存放文件爱女、玩游戏、运行教育和其它的程序、播放音乐视频和图像、浏览互联网、建立邮件帐号、收发邮件、处理简单的故障(比如喇叭不响)、下载和播放流媒体、下载游戏。以上这些实验结果其实并不奇怪,我们自己学习电脑这些知识以及自己的孩子的学习过程,基本省也告诉我们这些规律。苏伽特·米特拉不同之处在于,这些使用电脑的孩子甚至英语也不会。这就容易解释为什么毫无电脑基础知识和教育背景的黑客群体能够完成大学教授和博士都不能完成的行为,而并不是天才。
http://s7/middle/537ef173gcb089e1bfca6&690
图 5 没有教师,异质的学生会自发形成协作学习
通过实验,苏伽特·米特拉还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那些贫困孩子通过街边的电脑学习,普遍出现了以下情况:
1.
2.
3.
4.
http://s14/middle/537ef173gcb08a1ec92bd&690
图 6 苏伽特•米特拉继续将他的实验扩展到生物学教学
如果仅仅做到这一步,是我们绝大多数不怀成见的教师能够想象得到的,苏伽特·米特拉对这些自我学习电脑的孩子们的学习进行仔细分析,有了惊人的发现,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发现了一个自组织的系统,教育是一个自组织的系统,而学习成果是一个显性的结果,也许建构主义应该改写。” 苏伽特·米特拉发现,这些自组织是这样完成的:
1.
2.
3.
4.
5.
6.
7.
8.
http://s3/middle/537ef173gcb08a43071a2&690
图7 成人被远程监控不允许参与孩子的学习
苏伽特·米特拉对这种自组织的学习进行总结,发现以下规律:
1.
2.
3.
4.
http://s9/middle/537ef173gcb08a7971a78&690
图8 苏伽特•米特拉发现10岁左右的孩子通过自适应学习理解的深度和持续性更好
苏伽特·米特拉的系列实验的结论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技术变革的今天:
http://s9/middle/537ef173gcb08aaeadc08&690
图9 100个孩子一个电脑,是为了协作,比每人一个电脑效果好得多
1.
http://s1/middle/537ef173gcb08b380a9c0&690
图10 苏伽特•米特拉将电子学课程用在英国孩子身上,实验仍然成功
2.
3.
http://s11/middle/537ef173gcb08c0f92dfa&690
图11 苏伽特•米特拉甚至用英语为意大利语的孩子布置没有学过的勾股定律任务
4.
5.
http://s6/middle/537ef173gcb08c3002ac5&690
图 12 奶奶云,这样的英国奶奶苏伽特•米特拉组织了200个
http://s9/middle/537ef173gcb08c4ba1518&690
图 13 奶奶云--印度德里
http://s3/middle/537ef173gcb08c64746a2&690
图14 奶奶云,布置一个学习的实验场景
苏伽特·米特拉的系列实验启示是相当巨大的: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教育的本质也许就是解放人原有的内在能力,而传统的学校、教师和课堂,也许需要重新定义。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