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此次英国之行的最后一站。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收藏了全世界各地奇珍异宝,和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并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是免费对公众开放的,正门的两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罗马式圆柱,每根圆柱上端是一个三角顶,上面刻着一幅巨大的浮雕。整个建筑气魄雄伟,蔚为壮观。


一进大厅正中间圆型建筑,气势宏伟,在这里可以买到中文版的博物馆纪念册(£6),一层主要是古代近东雕塑馆、希腊馆、美洲馆、亚洲馆、生命与死亡主题馆;二层是不列颠和欧洲馆、古代近东(南阿拉伯、古代伊朗等)、埃及馆等。

( 埃及
第十九王朝法老拉开美西斯二世巨大塑像的上半身。出自他在底比斯的纪念堂。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270年。)
在希腊展厅里见到大量古希腊的土陶用品,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令人吃惊。希腊文化是世界最早的文化之一,
可惜以往的辉煌已逐渐远去,古代希腊的遗产一半被搬到了巴黎的罗浮宫、一半被运到了大英博物馆。
罗浮宫抢去了断臂维纳斯、英国人也不示弱,干脆将帕台农圣庙全部搬到了大英博物馆。
走过古希腊区,便可以看到大量的埃及和伊斯兰文物,其中最吸引人的当然是木乃伊。埃及人的墓地通常建在城镇西面的沙漠里。最早的墓是直接在地上挖个坑,干燥滚烫的沙土使尸体得以保存。在前王朝时期,人们相信死后有来世,因此墓中往往有一些简单的随葬品。富裕人家则开始用泥坯,后来又用石头建造起真正的填墓。为了保存尸体使之成为容纳死者活力的所在,木乃伊的制作逐渐发展起来。首先要取了内脏部分并将其分别存入四个礼葬中。然后用泡碱(一种天然盐)将尸体风干。最后再把尸体用亚麻布裹好放入棺材里。作为神的化身,法老们的木乃伊做得尤其讲究。包裹尸体用的是上好的亚麻面,身上盖着护身符和珠宝,头部和脖子蒙着金制的面罩,然后才放入一个层层相套的棺材并下葬于墓室中一个巨大的石棺里。
(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期间阿蒙神的女祭司亨努特梅希特(Henutmehyt)的镀金内棺。第十九王朝,约公元前1250年。)


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且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参观这里,使人想起圆明园那场浩劫的大火、莫高窟前英国‘冒险家’劫掠的车辙和两百年来中华瑰宝流失海外的沉浮跌宕……整整一个展厅都是中国的东西,看了之后有两个感觉:一是为我们中国曾经拥有如此珍贵的文物而感到自豪,二是英国人实在太可恶了,抢夺了我们中国这么多珍宝,抢夺了其它文明古国那么多古代遗物。

(
“敦煌壁画”,其割痕虽犹可见(这是所谓的“西方探险家”以科学考察的方式运到中国的)却难掩其久远的鲜丽及三位“浓丽丰肥”菩萨的雍容华贵。
)

(“镇墓木俑”,头顶有干漆做的鹿角。东周时期,会元前三至四世纪。在河南南部和河北北部的楚墓里,面目怪异,长着长舌和鹿角的木俑被用作镇墓兽。这个木俑是仅存的几件类似文件之一。)
Harrods(哈罗斯)赫赫有名的百货公司,欧洲规模最大的百货公司,我想可能也是最贵的百货公司吧,实在是消费不起呀,用“奢华”来形容在确切不过了。不过把它当成一个艺术展览馆慢慢欣赏也还不错。
不经意间还在Harrods里看到了着戴安娜的遗照,很多看到王妃遗照的人,都停下脚步,默默注视她的笑容后,再离开。

英伦之行在Harrods划上了句号,希望2012年的伦敦和2008年的北京一样精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