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阳膀胱经5: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

标签:
中医针灸膀胱经 |
分类: 中医 |
脾俞穴(风湿、脾脏)
第十一椎外开一寸半是脾俞,脾主四肢,四肢上的问题,不管是肌肉还是关节痛、风湿痛都可以在脾俞下针。这个土是治水的,脾主少腹,少腹讲的就是肚脐以下,腹这边的水肿、胀痛通通可以用脾俞,用强土来治水,就可以解决水的问题。用灸、针都可以,效果会很好。
由于脾主肌肉、主四肢,所以脾脏有问题的时候,很明显的表症就是身重,身体会非常沉重。正常人,我们站立成这样子,人的气是往上升的,气就是全身的水液,气是往上升的。所以站在那边,不会感觉到体重。
去年帮母亲调理身体的时候,她就一直感觉身体沉重走路很吃力,在用针灸治疗低血糖的时候主要是脾经的穴道和脾的俞募治疗,除了低血糖好了之后,走路也不再沉重了。
脚是身上最底层的地方。当你全身都在气化的时候,脚虽在最底下但却是温热的,这个热气一直往上来,全身都是在气化的状态。当全身充满气的时候,是没有癌症的,像个热水瓶一样。
所以脚是热的就没有癌症,要想办法把脚热起来。
脾主开胃,如果小孩子不吃东西可以灸脾俞,再灸身柱,小孩会长得又高又大,肌肉又发达,骨头又大,人又高大。
胃俞穴
第十二椎外开一寸半是胃俞。第十二椎就在胃上面,胃病治此。如果胃有病,不管是西医讲的胃溃疡还是胃出血、胃下垂都没关系。用俞募治疗法,胃的募穴是中脘,扎中脘和胃俞就是俞募治疗。
假如有胃痛,足三里、梁丘(胃经的郄穴)都可以止痛。足三里也可以止呕。俞募治疗、会郄治疗都可以。腑会中脘,胃属于腑,所以中脘也是胃的会穴,用会郄治疗,再加上俞募治疗,最后再加上足三里,胃病没有治不好的。
三焦俞
第十三椎外开一寸半是三焦俞,三焦的募穴是肚脐下二寸的石门穴。三焦有问题的时候可以用俞募治疗。用三焦俞和石门穴。
所以在整个膀胱经上面,督脉外开一寸半,是诸阳统会。所有阳的统帅是督脉。所以不要轻易让人家动你的脊椎骨。因为一伤到就很难治,脊椎骨牵扯太广。中医不单单可治好病人的神经痛,也可以治病。
三焦俞也是讲是水道,像水的问题,下利、大便带水、排水、水肿,吃东西不消化,都可以用三焦俞。治肚胀胀满,三焦俞也用的很多。用了俞穴,就应会用募穴。肚脐以下二寸,也就是神阙下二寸的石门穴。石门穴是三焦经的募穴。
肾俞穴
第十四椎命门外开一寸半是肾俞。
肾主骨,骨头要长的好,是肾脏在管。肾又藏志。所谓藏志,就是当肾气很旺时,人就有志向。想当总统、想当医生什么等等。如果什么都不想干,十二个月换十三个工作,就是肾气不旺,志不藏,没有大志。
肾其华在发,肾气很旺就会头发很油鲜光亮。而肝主的是生发,是让头发往上长。所以去做化疗,当场掉头发,就是肝脏伤到了。
因为肾脏管耳朵,所以耳鸣、耳聋、听力不好都是肾脏有问题。肾又管记忆,记忆不好也是肾脏有问题。所以在治疗记忆有问题的时候,或脑部有问题的时候,头发有问题的时候,听力有问题的时候,骨头有问题的时候,通通是在肾治疗。胸无大志,也在肾上治疗。
糖尿病分上消、中消、下消。下消就是在肾脏方面着手。肾管大小便。肾脏衰落的时候,病人常用多便的现象。一天上好几次厕所,拉出来的是稀的。
中医认为,肾阳不够的时候就阳不举了。若身上有积水,因肾主水是水脏,所以下半身积水的话,也是肾在管。这里要区分一些,如果两个腿平均的肿起来是肾病。如果腿都没有水肿,就只是脚踝关节肿是心脏有问题。
另外腰酸基本都是在肾俞这,我自己临床上帮朋友治疗腰痛,基本都是在肾俞和志室这两个穴道最痛,扎下去腰痛立竿见影。
另外如果要强肾的话,也可以用俞募治疗法,针肾俞和京门(肾经的募穴),同时灸复溜。
前一篇:足太阳膀胱经2:睛明穴至天柱穴
后一篇:足太阳膀胱经6:气海俞至会阳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