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之《捕捉儿童敏感期》

(2020-07-22 21:10:27)
标签:

孙瑞雪

蒙特梭利

分类: 教育
成人的东西无所谓对错,但只要他一教育儿童,那肯定是错的。因为他忘记了,儿童拥有一套独特的跟这世界联系的系统。教孩子就会让他失去自我。失去自我的人肯定成为别人,他会很痛苦。成人要用爱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代替他成长。
--摘自 第八章

《捕捉儿童敏感期(珍藏版)》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孙瑞雪点评。中外教育史上,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钥匙,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

1 4 个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婴儿出世那一刻,就真的已经是‘才华横溢’了。
拥有一样物质,才能得到这一物质背后的精神。如果拥有这一东西过于艰难,物质背后的精神就在这艰难的过程中被遗忘了。艰难的获得过程改变了儿童原有的目标,占有欲取代了精神的需求。
成人很怕儿童使用诅咒词汇,一听到就反应强烈,视诅咒为洪水猛兽。儿童感受到了这些语词的力量,反而特别关注和喜欢使用这类词。
成人最喜欢说:“不要动。”“安静下来。”不让儿童行动,就等于不让儿童思考。
大人有大人的得失标准。实际上,孩子是各有所需,他通过交换获得的东西大人可能看不见
在秩序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程序和秩序给儿童以安全感。如果程序和秩序被打乱,会给儿童带来极大的混乱和不适。
2 0岁-2岁半 在各个敏感期,如果儿童受到干扰和阻碍,不能正常使用他们的身体的各种功能,相关的功能就会丧失。
成人常常因为无知给儿童设置了很多障碍,剥夺了他用手的自由,也剥夺了他认识世界的机会。
音乐的敏感期同其他敏感期一样,也呈现出螺旋状发展过程。最早幼儿都喜欢节奏,2 岁时就能把握好节奏;到了3、4 岁,儿童对简单而重复的旋律开始感兴趣;5—6 岁后,开始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并自发用动作表达旋律较为复杂的音乐;6—8 岁时,儿童已经能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美妙感受,某些孩子会为此而流泪,或是深深沉浸在音乐中。
敏感期出现的时间因孩子而异。如数学的敏感期,国际上很多幼儿数学敏感期在3 岁半以后出现,但我国孩子的数学敏感期普遍在4 岁、4 岁半左右来临,有的甚至在5 岁以后。出生的头两年,孩子们的敏感期基本上是一致的。这期间孩子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其他的敏感期会顺延。
到了5 岁左右,儿童必然开始喜欢和他人分享物品,这是一种成长的规律,但在此之前,儿童的物品应归他自己所有,不能强迫他放弃自己的东西。
3 2 岁半-3 岁 咬人的敏感期在2 岁半到3 岁出现,孩子咬时并无恶意,把他抱在一边就可以了。
临睡前读优美的书,让童年的心积淀生活的诗意。在这种诗意里,儿童发现着,创造着,成长着。
成人的决定来自思考,而儿童是在自然法则的感召下,全力地在形成自己。这就在告诉我们,儿童必须走他要走的路。这种自我在以后的几年里会表现的更为充分,从排除他物,到发出不,到“这是我的。”然后是我坚定不移地选择我的看法,自我在形成的过程中派生出了一种品质:专注和意志。
4 3 岁~4 岁 执拗、垒高、色彩、语言、诅咒、追求完美、剪、贴、涂、藏、占有欲、逻辑思维
追求完美是孩子的天性,当然也是人的天性。它从儿童时期开始出现,护它就是保护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成人不会把有瑕疵的苹果看成不完美的,但是成人依然会对一个接近完美的苹果惊叹,会为一个接近完美的自然对象或艺术作品感怀。完美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儿童追求完美,表明儿童的精神世界开始走向丰富和深入。
成人大都有这种心理:别人的闲事不管。而孩子天生就有道德上的秩序感,他喜欢遵守规则。只有儿童和一些保持了这份美德的成人,才会把规则融入生命。这是文明社会的基础。给儿童提供一个有秩序的环境,保证儿童得到均等发展的机会,受到平等的对待。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儿童就容易发现生活的法则和宇宙的秘密,在行为中形成自律。
5 4 岁~5 岁 大多数儿童到四岁时,都会出现音乐的敏感期,在这个敏感期中,儿童等待或寻找特别的音乐环境,跟音乐亲近,发展潜在的音乐天赋。有一个好的音乐环境很不容易,这个环境包括音乐本身、音乐设备,以及共同感受音乐的人。很多家长在逼着孩子练各种乐器,孩子对此无比痛苦。如果在音乐敏感期到来的时候,顺其自然地发掘孩子的音乐天赋,他们可能不用家长逼.自己就会去练;即使他们后来没有学什么乐器,但如果具备了良好的乐感和鉴赏力,比起那些把拉琴当成拉大锯的痛苦的孩子,他们对音乐的感觉也要好很多。
每个孩子都有玩沙的敏感期。玩沙虽然简单,但意义绝不寻常。
专注和充分工作是完整度过敏感期的前提。儿童从对事物的专注中整理和发展自己。如果儿童生活在自由的环境中,拥有选择的权利,专注的品质自然就会形成了。这就是自由的意义。
认字的敏感期早于书写的敏感期,有时孩子4 岁就开始进入了认字的敏感期。儿童认字的渠道和方法千奇百怪,但只要发现孩子开始对此感兴趣,就要抓住时机,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6 5 岁~6 岁 孩子也逗老师玩。如果有成人逗过孩子,孩子就会尝试逗成人。我们不提倡成人和孩子逗,以免话语真假难辨。
说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是说儿童能吸收环境,儿童是成人的镜子。成人的言谈举止会被儿童吸收,然后通过儿童的行为折射出来。时间一长,当它被儿童深入吸收,环境的烙印就很难抹去了。
如果孩子正处在某个敏感期,正好这个时期父母的所作所为和孩子敏感期的需求正相反,就会给孩子带来焦虑。做父母的应该能够独自承担生活的压力,让孩子承担他成长的压力,这样可能更好。
科学教育方法的灵魂是培养和保护孩子的专注,当孩子正处于专注中时,教师的正确做法是不打扰。这样才能使儿童有机会深入到事物中,并得到深入事物的体验。
成人在用自己的行动代替儿童的行动时,并不是在儿童的心理上帮助他,而是在儿童喜欢做的活动上代替他。成人阻止儿童自由地行动,因此他本人成为儿童自然发展的最大障碍。儿童要靠自己的努力求得生长,给儿童他不需要的帮助,就是儿童经历的各种压制中的一个压制,而且这种压制将对他以后的生活产生严重的后果。
5岁多年龄段的孩子,对数量和数量的组合很模糊,她们数学逻辑的智能还没有启蒙。这时候,光靠说是没用的。当她们到了数学的敏感期,操作过大量的数学教具后,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力会大大提高。
生命是依靠爱来生存、发展、成长的。儿童的成长经历决定着他成人后的情感状态,决定着他未来的婚姻生活和情感生活,也决定着他对这个世界的态度。保护并培养儿童自由、丰富的感情世界是我们能够给儿童的巨大财富。进入小学后,儿童开始使用这笔财富,努力同他人相处,并解决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如果孩子的内心不放松、不自由,他与父母的关系、与教师的关系就容易变成一种讨好的关系,时间一久,当讨好这种品质固定在幼儿身上,他长大后势必会讨好别人,人就变得卑微。孩子的高贵品质来源于他作为一个人得到了尊重,这尊重体现在每—天、每一个生活的细节中。
玩纸、撕纸、折纸是孩子们普遍喜欢的活动,纸也是孩子们一种天然的学习工具。对大多数孩子而言,5 岁半左右才能理解数学逻辑。在此之前他们]或许会去工作数学教具,但常常无法真正理解其间的逻辑。
7 6 岁以上 在自由的环境中,孩子们不会惊慌无措,他们能把内心深处的痛苦表达出来,并用自己的方式处理这些问题。孩子因此有了尊严,也有了最后的安全感。
如果儿童的敏感期被阻碍,滞后太久,以至于覆盖了他的后半生,就等于改写了一个人的人生,于是就有了很多永远长不大的成人。
很多儿童在专心致志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常常被无端打断。这不仅破坏了儿童成长的机会,长此以往,很可能造就一个无法专注的少年、一个对事情不感兴趣的青年、一个庸庸碌碌的成人。
敏感期错过是否还能补救?回答是肯定的。绝大部分敏感期在受到压制后,一旦环境使孩子放松,敏感期会再次出现(据我们的观察,2 岁到10 岁都有可能出现这种补偿),弥补成长的损失。2 岁弥补2 岁以前的,4 岁弥补4 岁前的,6 岁弥补6 岁前的。年龄越大,越难补偿,6 岁之后补偿的难度相当大。
8 看看身边的孩子 规则是要遵守的,但不能用威胁和利诱让孩子去遵守规则。
正常的儿童不对别人的做法多心,不强制别人。这是儿童的美德,是成人们特别要学习的美德。
9 孩子应该怎样学习 大城市的父母因为压力太大,很多把孩子送回老家,和孩子几乎没有沟通,等把孩子从远方接回身边,孩子和大人都丧失了沟通的能力。更要命的是,大人以为说教就是爱孩子,就是沟通:这一点在知识分子身上表现最明显。
蒙特梭利学校的孩子只要学了东西马上就在生活中用。孩子主动找实事去应用,他所形成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这样的东西才能沉淀下来,组成孩子的人生。
成人的东西无所谓对错,但只要他一教育儿童,那肯定是错的。因为儿童拥有一套独特的跟这世界联系的系统。教孩子就会让他失去自我。失去自我的人肯定成为别人,他会很痛苦。没有人想成为别人,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