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文京为《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作序的幕后花絮

(2013-05-28 09:07:12)
标签:

产业

it

大数据

投资

分类: 大数据

 

其实早在三月份就通过朋友向王总表达了作序的邀请。老王顺手就转给用友其他高管,这老兄说你们自己随便写写……这个事就耽搁下来。

没有料到印象笔记总裁Phil来华,居然促成我和王文京成为知音。畅聊之下,大有惺惺相惜相见恨晚的感觉。

书中把印象笔记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来讲述泛互联范式(具备颠覆潜质的公司,均符合此范式)。恰好Phil来华参加移动互联网大会。朋友邀请我去参加另外一场小型活动,和Phil聊聊产业方向。现场意外遇到王文京。老王也微感诧异问:“你们也关心这些公司?”。大家随后各忙各的。估计是印象笔记的开发模式、商业模式令老王深受触动。所有不期而遇后又问:“你们对我们也很了解,你说说用友和印象笔记比,有什么不同?” 我看了老王半天,确信他的确在认真思考,于是抛出一句:“你们欠缺大数据思维。” 老王立刻来了兴致,说“走走,咱们找个地方单聊!”

聊天过程也有插曲,恰好一家做移动教育的公司,抓住机会来找老王谈合作。我顺便把移动教育产业的核心和要点用大数据的思想做了一遍剖析。老王立刻就安排用友大学对接他们。执行力还是蛮强的。

后来话题就顺便转移的《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上,作序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两天后老王发来邮件说,“书稿已经全部通读,很有启发和帮助,序见附件,敬请斧正”。

 

这次畅聊还有意外的收获。平常去用友调研,见到王文京的机会很少。这次和老王约定,每季度都要深聊一次。同时找时间给用友的管理层做一次大数据的培训。因为王文京在中国软件界的地位,如同比尔·盖茨在世界软件界的地位。早在世纪初,王文京一度成为中国首富。现在工信部、产业界依然享有极高的声望,曾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职务。这次中国软件博览会(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等主办)上有一个重量级的论坛“北京软件名人论坛”。老王作为论坛主席,一个月前就打电话力邀我作为对话嘉宾,和产业界领袖一起探讨软件变革的趋势。对话主持人是田溯宁,其他嘉宾包括太极股份总裁刘淮松和在海外上市公司的领导人。

 

附1:北京软件名人论坛邀请函

http://www.bsia.org.cn/sites/template2/hdnry.jsp?contentId=2732171927979

 

附2:王文京的序

序二

王文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精准、全面、及时和“数字会说话”一直是人们对企业和政府等公共组织信息系统处理信息的愿望,在之前的信息技术和产业模式条件下我们实现了这些愿望的一部分,但远没有达到人们对信息的理想期求。尽管我们已经提出并运用了对应的普适计算、泛在计算、实时系统和商业智能的理念和模式,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直至“大数据”的思想、模式、技术和产业开始真正地形成。

未来企业将都会是“数据驱动的企业”,无论你处于什么行业,企业规模大小。一些企业已经先行一步并在行业中获得巨大的领先优势,一些企业刚刚开始行动,更多的企业还在认识甚至还没有认识到的阶段。

“数据”作为企业和公共组织越来越重要的资产,就像当年“知识产权”对于企业资产形态的突破以及由此带来的企业进步发展一样,将历史性地改变着企业资产的理念和进步发展进程。

我十分赞同作者对大数据的观点,大数据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思维方式、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

作者洞察的“行业垂直整合”趋势,以及提出的“终端”+“应用”+“平台”以及“数据”四位一体的泛互联网化范式对我们产业企业、产业主管部门以及投资机构都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

 

正是在数据驱动企业发展、驱动社会发展的全新时代背景下,“数据科学”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不仅仅对于学术研究界,更对于企业和社会实务界,同时也需要产学研进一步的深度合作。

 

“大数据”是最近两年来的一个热词,市面关于大数据的书已经有很多,但是从产业的角度展开并深入剖析的,这是我看到的第一本,这本书让大数据不再停留在理念和技术的层面,而是深入到商业价值与模式、产业机构与形态的层面,读着更具现实感。

本书呈现的特色,与作者的背景和结构不无关系。赵国栋和易欢欢先生是国内最优秀的计算机行业分析师之一,他们在2012年初,率先把大数据概念介绍到中国资本市场,他们让我们看到行业分析师洞察产业的独特视角和优势;糜万军先生是我们企业界的顶尖技术专家,是中关村的高端领军人才;鄂维南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们尊敬的中国数据科学领军人。这是资本市场、产业、学术三个方面的专家通力合作的第一本大数据方面的书,书的专业素养自然经得起挑剔,不乏智慧的火花;在可读性方面,几位作者也是用心架构,深入浅出,案例丰富。

除了企业界的人士,我建议政府工作人员也应该读读这本书,因为大数据必将深刻改变政府的行为,改变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学者应该读读这本书,因为资本和产业界的人士会从不一样的角度解读大数据,给你一个全新的视角;学生应该读读这本书,因为大数据将改变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应该早做准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