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的话:这次访谈是火花社区(www.huohua.me)安排,本以为让我给金蝶集团的邓总提问,结果没有想到自己也要回答网友的问题。还好没有交白卷,算是一次对企业社交网络的总结。收录在博客中,以备后用。大家倒序看,第一个问题在最后。
火花微访谈:企业社交:你给的,不一定是我想要的
微软收购YAMMER,点燃了企业社交市场的战火。国内管理软件厂商的企业社交平台也依次登场,但用户需要企业社交吗?厂商推出的平台与用户的需求是否一致?
访谈时间:2012-08-09 14:00 至 2012-08-09 16:00
|
呵呵,我记得这个问题是一位媒体记者抛出的。本来要难为邓总,没想到要我也回答。从邓总提到金蝶企业微博所具备的功能来看,譬如:“知识中心、社交化企业应用、外部社区”等等,显然其功能非QQ群可比。但此网友的话部分反映了企业社交网络的发展现状。
企业社交网络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有诸多的不完善的地方,但他有未来。我想这是他们之间的本质分野。 企业社交网络可以是协作平台,
企业社交网络可以是通信平台, 企业社交网络可以是办公平台, 企业社交网络可以是信息门户, 而,QQ群还是QQ群
【我也参与讨论】 http://hi.huohua.me/images/sina.ico分享到新浪微博 |
|
企业社交作为一个新领域,国内很多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并已初见成效,目前很多"云之家"企业用户的应用场景已超乎我们的想象,还是那句老话"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的"。例如,在8.8号"云之家企业社交沙龙"中星宇电讯就分享了他们的实践:
1、引入一款新机型,公司通常会参考一些门店的意见。现在我们在企业社交中使用投票,以前10个人的采购部,现在变成几百人的采购决策参与者。
2、以前我们对各地门店陈列做检查,需要先上传到OA,然后再指导调整。现在我们通过手机现场拍照在社交网络上汇报,随时可以指导微调,同时所有门店都可以看到处理意见参照执行。
3、我们是做零售的,培训非常重要。自从有了企业社交,我们培训课基本上全程微博。领导在线激励,员工心声倾诉,诸如伙食不好、待遇不公、销售困难,都能表达,然后很多人会去转发、回复,根据问题给出建议。 【我也参与讨论】 http://hi.huohua.me/images/sina.ico分享到新浪微博 |
|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在前面已经有过回答。就是社交网络会取代传统的协作工作。取代的方式可能有很多种,譬如社交网络作为一个底层的平台,协作工具作为插件或者app在平台之上运行。
和其他业务系统,我的设想是,社交网络作为门户,成为员工工作的唯一入口。其他业务系统的客户端作为社交网络的app。现实的做法,是一些传统的应用,增加了分享按钮。所以长期来看,业务系统和社交网络之间也在互相影响,未来是要围绕以“人”为中心,构造业务系统。让人用的更自然,更注重知识的分享,更注重工作的协作。
跟外部社区的关系,我个人支持受限制的双向沟通。只有不涉及公司的机密,就应该广泛联络。毕竟在社交网络时代,公司的客户很可能都在网络上。这样自然的沟通,有助于传播公司的品牌。但实际操作中,是否所有的员工都具备社会传播的素质,需要考虑。但方向应该是双向的沟通。我已经看到有这方面成功的例子。譬如EMC很多人,包括高管都在新浪微博上很活跃。 【我也参与讨论】 http://hi.huohua.me/images/sina.ico分享到新浪微博 |
|
这次升级是金蝶集团布局企业社交市场的第二步举措,第一步是我们通过金蝶微博为企业提供私密的企业沟通平台,从目前的推广效果来看,已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的目标已经达成。
目前的第二步就是通过发布“云之家”,进一步为企业构建社交化的工作空间。云之家作为一个私密的社交化工作空间,它以企业内部微博为核心,通过企业社交网络和社交化工作应用,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强化协作、促进全员分享,实现企业文化的塑造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本次平台升级,主要体现在六大应用: 1、企业内部微博; 2、知识中心; 3、移动办公;(新增iPAD) 4、社交化企业应用;
5、外部社区; 6、New Intranet; 【我也参与讨论】 http://hi.huohua.me/images/sina.ico分享到新浪微博 |
|
我已经说过我的观点,虽然企业社交网络客观上会促使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促使信息在各个维度上自由流通,有助于形成开放、共享的企业文化。但是不能把改变企业的文化的重任,寄托在一款工具上面。尽管这款工具可能是平台。改变企业文化,比改变企业的组织结构更难。因为文化往往是公司的基因衍生出来的。
大家能期望中石油用了社交网络,就会变的向google一样么?如果大家执着于如何改变企业文化的问题,我的答案是首先换董事长。
这涉及到企业社交网络,如何选择客户的问题。我认为要选择企业文化和社交网络倡导的文化相近的公司。譬如咨询公司、中介机构、创业型公司等等。
增加网友:@林中路边 回答:大型企业会改变,中小企业未必!大型企业机构众多,大多数人与人之间并不熟悉,资源(人脉、财物、个人知识)需要分享,公司内部的bbs或论坛都十分火爆,甚至内部的电子商务机会也非常多,在这企业社交范围内,部门或组织的权力已经无法约束下属,都淹没在其中了,员工的热情得到释放,分享活动高涨! 【我也参与讨论】 http://hi.huohua.me/images/sina.ico分享到新浪微博 |
|
这倒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提法。回答这个问题,要从激励机制上找答案。游戏往往把一个任务细分,没完成一个小任务就会获得奖励。这种及时的、频繁的奖励,是吸引玩家的重要手段。这种方法能否用到工作中,我是完全的赞同的。在儿童教育领域,我已经看到这种做法。一个开发任务,一个大型工程,往往旷日持久,不断的达成阶段目标,并给予及时激励,我想是保证任务完成的关键因素。但这种做法是否可以称之为游戏化,值得商榷。借鉴游戏的激励机制,则完全没有问题。 【我也参与讨论】 http://hi.huohua.me/images/sina.ico分享到新浪微博 |
|
做企业社交的供应商如果自己不能很好的玩转企业社交,将很难准确向客户传递出企业社交的价值。
金蝶微博之诞生之日起,就在金蝶集团内部得到很深入的应用,下图是我们集团应用的一个应用成果。
同时就在昨天,8.8号金蝶微博正式品牌升级为”云之家“。
云之家是一个私密的社交化工作空间。它以企业内部微博为核心,通过企业社交网络和社交化企业应用,帮助企业提高沟通效率、强化团队协作、促进全员分享,实现企业文化的塑造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我也参与讨论】 http://hi.huohua.me/images/sina.ico分享到新浪微博 |
|
普华永道有个观点,我很认同,”在过去的20多年,企业协同工具的发展无重大突破,而社交网络的出现给企业协同带来转型机遇,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改进营运协同效益,还可以有效推动企业文化转型“。
我的观点:企业社交绝不仅是仅限于企业OA的范畴,企业OA和企业社交平台应该是一种共生关系,并将通过两者的深度融合,产生一种新的以企业社交为核心的企业OA!一方面,企业社交平台作确实能取代传统OA中的信息发布、知识管理自动化、协同办公等功能;另一方面,企业社交平台也正在与企业OA进行集成、整合。
【我也参与讨论】 http://hi.huohua.me/images/sina.ico分享到新浪微博 |
|
OA有协作的属性,有流程的属性。但目前的OA产品,正在由流程化向协同化发展。社交网络是天然的网状协同平台。所以,社交网络的兴起,必然会冲击传统的OA市场。社交网络继承了社会化社交平台的开放基因,在上面可以加载各类碎片化的应用。这个优势是传统的OA系统无法比拟的。实际上OA项目最亏钱的部分,就是开发跟各种系统的接口。所以,对此问题,我的态度十分干脆,就是社交网络是传统的OA替代型产品。 【我也参与讨论】 http://hi.huohua.me/images/sina.ico分享到新浪微博 |
|
我们考察人们的创意的形成过程,往往是灵光一闪,如果不尽快记下或者讨论,也就如闪电一般,消失的无影无踪。电话、QQ、视频会议,都是以点对点为主。无法随时随地的记下灵感,然后让更多的人参与激荡,最终形成可以执行的计划。这只是一个例子。
但电话、qq、视频会议有不同的适用领域,就从通讯方式而言,社交网络将和这些技术长期共存。但如果把社交网络看成一个工作平台,入口的门户,那么电话、qq、和视频会议不过是社交平台的某个功能。如果到这一天,我认为社交网络就会一统江湖。一统江湖的前提是社交网络是工作平台和门户,而非一个交流的工具。 【我也参与讨论】 http://hi.huohua.me/images/sina.ico分享到新浪微博 |
|
这个问题事关核心。企业社交以人为中心。从解决员工的协作入手,止于文化的重构。所以第一,他可以形成员工们的广泛参与感,从而激发更多的主动性。第二,自然而然形成协作和互助的氛围。因为大家的工作都是公开、透明的,你做了多少,做的情况如何,不光是自己部门的,其他的人也都知道。第三,压缩了中层经理的灰色空间,欺上瞒下这样的事情,在社交网络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第四,基层员工趋向于不唯上,只唯实的行为准则。
当然,社交网络仅仅是一款工具,虽然有促进企业扁平化、民主化的作用。但也不易极度渲染其价值。更不能把改造企业文化和组织的任务加到社交网络的头上。 【我也参与讨论】 http://hi.huohua.me/images/sina.ico分享到新浪微博 |
|
企业社交平台,在我看来,应该是雇员工作的第一门户。取代了传统的portal的概念,以人为中心,重构了企业的流程和管理。它跟新浪微博和QQ空间相比,应该是互通的关系。当然企业要在保证商业秘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让信息自由流动。
客观来看,社会化的平台已经形成的影响力巨大的传播媒介,企业内部社交平台,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化平台的传播能力,主动介入到企业文化塑造、品牌传播中去。
由于社交平台的扁平特征,如果发挥其长处,限制其不利因素,还需要厂商持续不断的努力。 【我也参与讨论】 http://hi.huohua.me/images/sina.ico分享到新浪微博 |
|
新浪和腾讯作为公众社交平台,用户可以关注明星动态、获知朋友近况、了解最新资讯;但发布的信息可以被随意转发,传播范围难以受到控制。
而企业社交平台是更为私密的社交空间,各个企业之间的数据都是相互独立。企业用户可以获取公司动态、与同事互相协作,可以把外部信息转入公司,但信息不能被转出公司以外的网络,传播范围可控。
相对而言,企业邮箱是最好确认企业用户身份的方式之一。当然如果与公司现有的通讯录/ LDAP等服务进行同步,可以更好的确保其私密性。
【我也参与讨论】 http://hi.huohua.me/images/sina.ico分享到新浪微博 |
|
从一个大家都可能经历的例子开始。假如对上级交办的某项任务有自己的观点,但顶头上司主意已定。这种情况下,利用传统的通信手段,总是有越级的嫌疑的。电话、邮件、包括QQ都是如此。但是企业社交网络,却可以很自然的化解这种尴尬。让信息在企业内自由的流通。客观上,把企业的层级打破了。以往信息流多是单向的,自上而下为主。现在信息是平等的,自下而上也一样容易。
由此拓展开去,我认为企业社交网络是IT技术首次介入到企业的文化和组织领域。在此之前的信息化,总是围绕提升企业运作效率打转转。社交网络扩展了IT的疆域,把人和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自然的融合起来。以人为中心。这是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创造。
说道谁负责,就是一件很自然而然的事情,谁掌管企业的文化,谁掌管企业的组织,谁就应该牵头企业社交网络。 【我也参与讨论】 http://hi.huohua.me/images/sina.ico分享到新浪微博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