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业软件市场的常见现象——预交付

(2012-08-07 10:51:46)
标签:

行业观察

软件

tmt

投资

财经

分类: 行业观察
最近有些行业分析师,诟病软件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增幅高于营业收入增幅,并由此得出看空公司的观点。这个结论在其他行业可能是,但对于行业软件,有失偏颇。

在行业软件市场,打单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七个步骤,IBM称之为七步成诗。第一步市场分析,锁定客户;第二步发掘客户需求,形成采购意向;第三步,获得客户高层支持,确认采购需求;第四步,控制销售过程,屏蔽竞争对手;第五步:竞标或者议标;第六步:签约;第七步:交付,同时挖掘形成下一次销售机会。一般而言,销售周期都比较长。竞标成功的风险会随着步骤的推移而逐渐降低。

 

在实战中,一线的销售部门,往往和总部管理部门在第六步产生剧烈的冲突。从财务上看,公司只有在签约才有可能开始确认收入,并形成应收账款。这个时候风险最低。从管理上看,是自然而然的举动。大多数公司也都是如此操作。但从销售角度,通过第三步,获胜的概率就比较高。有些客户项目紧急,虽然销售流程还远远没有到第六步签约的时候,但是迫于业务部门的压力,不得不提前开工建设。这个时候,乙方销售部门和交付部门就会产生冲突。销售倾向于提前开工,也就是预交付。从财务上看,这种风险非常大,甚至比应收账款增加的风险都要大。因为一旦竞标签约失败,前期的预交付就会形成“坏账”——这部分成本没有人买单。实际处理中,要么增加了销售费用,要么增加了的管理费用。对公司的经营都不利。

 

但是激烈竞争的市场,如果不通过前期深度介入客户项目,往往会加大在竞标中出局的风险。销售人员在完成销售流程第三步的时候,搞定甲方高层,那么对后期项目的走向就有了基本的判断,此时介入实施环节,既有排斥竞争对手的意味,也有提前锁定和引导客户需求的用途。所以不能一味排斥此类做法。

 

假定市场只有两家公司竞争,一家通过预交付,占领了大部分客户,另外一家奉行严格的财务政策,对应收账款增加等方式深恶痛绝。造成的结果,很可能是第一家公司占领了市场,获得了由大而强的发展机会,另一家很可能就此沉沦,成为二流选手。对比激烈的电商竞争,其道理是一样的。都是牺牲了短期的财务指标,来换取长期的发展空间。

 

最后,用我的一条微博结束这篇博文:缺少对行业特征的把握,缺少动态的分析,缺少对各指标综合的提炼,就会形成偏差,甚至是南辕北辙的结论。就会犯断章取义,管中窥豹,瞎子摸象的方法性错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