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赵国栋TMT
赵国栋TMT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9
  • 关注人气:9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往30年国内为什么缺少NB的软件企业?

(2012-03-16 17:19:45)
标签:

it

投资

股票

行业观察

tmt

财经

分类: 行业观察
 

下午头晕脑胀,办公室通风条件极差。五六十人的办公场所,居然没有窗子。缺少写大报告的氧气,写篇小文章还凑合着够用。

这个问题其他行业的经常问起,并没有引起我深入思考。昨晚一位业内公司总裁,席间突发此问。第一他很懂他的行业,第二他对这个问题肯定有思考,第三,他想试探资本市场如何看待软件企业,而且事关他公司定位和估值。

这个是大问题,答案自然也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道理。譬如缺乏如比尔·盖茨类的软件英雄,盗版成风产业环境恶劣,软件企业自身大多浮躁跳脱,缺乏长远的目标和追求等等。

对于造成这个现象的深入思索和答案,决定我们怎么看未来的软件产业。其实这是关乎未来的问题。我们无法培养一个比尔,也无力打击盗版,更不能教育企业脚踏实地。因此,我更愿意从产业演进和产业间的相互关系来找答案。本文重点说明企业应用软件和行业专用软件。

首先,软件是本身是人类智力活动的凝结。之于企业软件,是企业管理理论在各种各样公司中的具体实现。一般的企业信息化过程是,管理标准化,标准流程化,流程信息化。因此如果没有领先的企业管理理论,就难以产生领先的企业管理软件。

第二,软件的发展无法脱离其发展的产业背景。软件是后工业化产物。看美国信息化发端可以用IBM大机的问世作为标志。已经是二战以后的事情。其实美国的工业化基本已经完成,出现了一大批大名鼎鼎的公司,GE,通用汽车,美国钢铁,IBM等等。麦肯锡这样的智库、德鲁克这样的智囊人物,在GE、通用汽车等优秀卓越的实践中,汲取营养,形成管理方法论。这些为企业管理软件的诞生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反观国内的产业环境,过往三十年用“沸腾”来形容,邓公南巡以来,各路诸侯,各显神通。宏观产业是结构效率远远大于运营效率。也就是说,谁占住了独有的资源,谁占有的资源越大,越多,谁就越有竞争力。微观企业管理层面,纷纷向德鲁克取经,仰视西方五百强,没有系统建立适用于中国企业的管理理论。一切都是舶来品。

在这种大背景下,信息化处于从属地位,大家崇尚拿来主义。人家那么做的,我也这么做。人家用的谁谁谁的,我也用谁谁谁的。至于外国的鞋子是否适用中国的脚,不需要关心,也很少有人关心。

这对处于蹒跚学步其的中国软件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场悲剧。缺乏管理理论指导,看起来很土,上不得台面;强敌打压振振有词,五百强企业中90%都用我们的产品。生存可谓艰难。

优秀的软件,一定来自于卓越的实践。中国行业整体性的崛起,将是软件整体崛起的先声。譬如建筑行业,一半的起重机在中国,那么中国的建筑软件的生存土壤就是全世界最好的,因为它不得不面对各个各样的需求,这些需求国外同类企业基本没有见识过。在中国建筑市场摸爬滚打出来的建筑软件,就一定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其他各行各业基本都在重复相似的故事,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企业竞争要素发生了质的改变。过往三十年是结构效率大于运营效率。今后三十年是结构效率、运营效率、创新效率三者并重的局面。企业全面、深入拥抱信息化,是其提供运营效率、培育创新效率的必然选择。通俗的说,就是以前跑马圈地,占山为王,讲究的是深厚的背景和灵活的手腕。现在要精耕细作,不得不坐下来,斯文点,讲究“预工其事,必先利其器”。

因此,未来十年是中国软件企业崛起于世界的窗口期,谁能洞察先机,落子布局,谁将赢得中国,赢得中国,也就赢得了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