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生于斯,长于斯,有很多关于美食的记忆。
常对别人说:一个人想家,其实很多时候是胃在想家,想念家乡的美食,在外求学时,也常想起家乡的美味,但终究是懒了一点,不曾细细梳理出来。而我,不是一个美食家,对味觉不敢妄称敏感;我不是一个吃主儿,会吃但手艺不精。看到论坛里常有姜堰地方小吃的介绍,想来写写,还请大家多批评指正。
姜堰,一个小镇,但总可以算得上是个水陆码头,交通便利,也曾是商贾云集的地方。解放前,爷爷学生意当小伙计,经常给老板跑腿,对一些早点美食很熟悉,我小的时候也常跟着他出去吃早点,所以先从早点说起。
(文中提到的小吃店面,仅为个人喜好,欢迎讨论,请勿有攻击。)
大炉烧饼
姜堰的烧饼有两种,一种是大炉烧饼,还有一种就是到哪儿都能吃到的烧饼。大炉烧饼顾名思义是大炉里烤出来的,那炉子据说可容一个成年人站在里面,做的时候,师傅站在炉内,往炉壁上贴面饼。这种烧饼内里有两层,里面一层虽然也是面做的却像包子馅一样,两层之间有空隙,填着椒盐、葱油之类的调料。大炉烧饼,口感很硬,但外硬内酥,很有嚼头,而且两层面之间的空隙还可以视个人口味填入其他一些佐料。现在最有名的大炉烧饼是烈士陵园旁的一家,这家兼营鱼汤面,就着鱼汤面咬一口烧饼,狠嚼几下,鲜香满口,回味悠长。
大炉烧饼创制于清代,民国邑人夏绍候《泰县风俗谈》中有所记载,至民国时姜堰镇有大炉烧饼店近20家。如今的东桥大炉烧饼店传人郭金才,跟随当年姜堰最出名的“徐四房”大炉烧饼店师傅邓宏学习大炉烧饼的制作工艺。现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
大炉烧饼非得用麦杆草作燃料不可。其主要制作工序为:
1.包包芯。2.涂糖稀。3.撒芝麻。4.润炉。5.热炉。6.贴饼。7.烘烤。8.成形。9.出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