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招安还是绞杀
孙子云:上兵伐谋。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剿灭起义军,好的说客加上高官厚禄比百万旌旗战斗力要强得多。难道我们只能用绞杀的方法对待P2P吗?
去年思科收购P-Cub的时候,知道这家公司的一个强项是收拾运营商城域网络的P2P流量;而后华为3Com开发了一个扩展ACL可以限制BT下载;接下来是我的同事于洋完成的防火墙测试,但凡好点的防火墙都能识别BT这样的P2P流量进行限速。我的同事鲁媛媛写的文章算是给P2P正了名,王志东也是少有的鼓吹者。但是业界对P2P应用的声音几乎一致是——杀杀杀!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P2P就是野草,我不信靠识别个特征码、封个端口号或者注册服务器地址就可以阻止他的蔓延。那些都是软件高手,新的软件会不断开发出来。
为什么不换个招安的方式对待P2P呢?老实讲,我很佩服P2P的计算模式。基于P2P模式的路由网、DNS系统构建的Internet,是迄今为止健壮性最高的通信网,也许有人可以让一台服务器瘫痪、一台路由器崩溃,但是所有打算摧毁整个互联网的企图都是痴人说梦。再看看Skype,根本不用像那些电信厂商那样搞一个超级复杂的呼叫控制服务器群,不但能够打HIFI级别的电话,而且其呼叫控制服务器内嵌在每个PC里,能够提供几乎无限量且极高健壮性的呼叫控制能力。我觉得足以让开发软交换的人应该感到羞愧。
运营商和企业搞了那么多年的VOD尝试,不论是用超级服务器群还是镜像、缓存的方式,我们能看到的影响模模糊糊,而且瓶颈还是在服务器那端,用户数稍微多些,就会拒绝服务。而BT呢,不靠服务器就能够提供DVD级别的电影下载,只要网络够快,电影下的就够快!
难道我们就不能借用P2P来提供收费的服务,同时减少运营商、服务商的投资控制服务成本?比如说我们把BT的软件模块放在机顶盒里,搞数字电影的点播和下载,运营商在配合着加几个较强的片源服务器作为超级计算节点,提供更高的P2P下载速率。同时和片商、音响制品出版者合作,搞一个独特的媒体流格式或者加密方式,签署一个分销协议,定个合理的价格,搞个新的产业链,提供最新最好的影片点播服务……同时不断扩容网络,保证带宽。
同样在企业里每个人装个BT的客户端用于Elearning,那人人都可以看DVD级别的培训录像,而不是像现在只象征性的有个主讲人的低品质图像信息。
再说说IP电话,很多厂商的IP电话机处理能力至少不该比486的PC机差太多。为什么就不能把Skype这样的公司收归门下,从新打造一个IP电话系统。用全分布式的系统胡椒控制系统,看那些传统电话厂商还敢说我们的软交换系统不稳定!
我们网络产业的强项是,只要你给钱,我们就会把网络修得又快又好!所以招安可能比绞杀好,对大家都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