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杰克韦尔奇的失败之处,但谁能超越?

(2007-05-14 13:32:44)
     上周看了新浪上的这篇文章《杨耕身:警惕饮鸩止渴的过劳式发展》 觉得很不错,不由得想起了在看过《赢》和《杰克.韦尔奇自传》后的感受。杰克韦尔奇虽然把GE带到了更新的境界,但是我觉得他在面对日本和亚太厂商的竞争时没有赢,而是逃避。
     日本为代表的亚太崛起的企业给北美和欧洲的很多制造性企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工厂或者被分拆卖掉,或者干脆关门,工人下岗。在生产制造领域,很多欧美企业在向更高技术含量的领域或者关键部件领域退守,或者是变成品牌的经营者,而根本不再考虑生产。今天这一模式更为明确,特别是在中国两岸在生产制造中团结在一起,把更低的成本和更高效的管理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现在连日本也受到了冲击。
    GE在杰克韦尔奇的率领下率先开始了应对这一挑战的工作,比如卖掉自己的一些电器厂、公司,全球化生产,进军到高难度制造产业比如医疗器械,再有进入服务行业,还有电视、金融等行业。再有就是学习日本等一些管理先进的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率。但是,显然,提高效率不足以应对亚太的低成本竞争。
    但是退守会是最终的解决方法吗?除非像GE这样进军影视娱乐、金融,否则决不是。比如IT业吧,真正的创新,能够拉开的差距在缩短,特别是面对中国和印度。组装和制造外包之后,现在又在面临开发的外包,而在面对华为中兴这样的公司时,还能外包什么呢?IT企业只能面对蚕食。
    什么是解决之道呢?在面对低成本竞争面前,怎么办呢?只能退守吗?
    看了《杨耕身:警惕饮鸩止渴的过劳式发展》 我觉得反击的手段有一个,发动政府,联合竞争对手源国家区域的劳动者,提高这些地区劳动者的福利待遇水平。否则,永无希望。
    但是,对于资本家来说,这太难了。一方面是要联合政府,让政府给对方国家加压,另一种方式是低下操作,去策动对方的待遇水平、福利水平。这对于企业太难了,而且是彻头彻尾的政府行为、政治行为。而要资本家联合被剥削者……
    我写这个blog不是给谁支招,而是在反观。我们不能期待非洲和其他国家发展太慢,他们不会成为我们今天优势的继承者。倒是应该像《杨耕身:警惕饮鸩止渴的过劳式发展》 提到的那样未雨绸缪,在提升劳动者的福利待遇,降低工作程度的时候想办法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同时早做打算,推进潜在竞争对手国家的福利待遇水平。
    但愿中国的韦尔奇不会面临同样的尴尬。
    从劳动者的角度看,全世界无产阶级本来就应该联合在一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