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好小真的好小,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越来越体会到这一点。
我和计世资讯的费总相识应该很早,那时候我们各自都在不同的单位,可能在某次某个公司的采访上见过,大家不是很熟络。后来我们都在计算机世界出版集团供职,但是分属不同部门,很少见面。直到后来搬家,都在四层办公,恰巧两个部门挨得近,我和他的单间办公室距离较近。后来越来越熟悉了,时不时聊两句,但是认识那么久从来没有聊过自行车。
今天下午恰逢同事和我聊车,那位仁兄很想从徒步转入车族,话题是围绕怎样才能减轻屁股的疼痛。费总正好路过聊了起来。三个人的聊天最后变成我和费总的聊天。真没有想到费总原来第一个工作与电脑无关,而是1994年在Giant的昆山工厂开始了职业生涯。他大学的专业是机械制造,在Giant工作了一年多,参与了一款公主自行车和一款助力自行车的设计工作。后来考虑到机械行业前景暗淡,相对成熟,最终告别自己的专业。
我听说他在Giant工作非常兴奋,还特意展示给他看我家tcr的照片。他还当了回相车先生,对我家TR品评一番,虽然他没有怎么玩过运动自行车,但是还很有些底蕴。
虽然很多人都不喜欢Giant这个品牌,但是同他的聊天,增加了我对Giant的敬佩之情。
一个修车老板
费总说Giant的创始人刘金标最早是在修车铺里工作的,而后奋斗起家的。他印象中这位老板非常了得。在94年的时候,每年都要来昆山很多次。而即使做了董事长,即使在那个时候巨大企业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自行车制造商,Giant也成为世界知名品牌,但是这位老总仍旧能够亲自动手,而且整个自行车生产的过程他每个细节都非常了解,几乎没有人能够骗他。
OEM的不同含义
费总一直认为最棒的自行车牌子是TREK,他没有听说过梅花等牌子,我想这和他很少关心运动自行车有关,也和昆山那里产车的档次有关。他跟我说,别看都是一帮人,进行设计和生产,但是在为不同的品牌带工时差距很大。当年有次生产线为TREK生产订单,整个工厂如临大敌,TREK的工程师、Giant的领导都时时在生产线上溜达,TREK的工程师对产品的要求非常非常严格。而他说Giant的生产设计队伍水平很高,只是为不同品牌生产时对质量的控制和要求不一样,成品率也不一样。
所以说,虽然giant为梅花带工,但是梅花和Giant有区别我认为很正常。区别就在是否严格控制质量和成品率等方面。而这也是成本最最重要的一部分,谁也不会干赔本的买卖,品牌的价值就体现在这里。我觉得即使Giant花了和梅花同样的精力成本造车,但是直至今天他也卖不出梅花的价钱。所以我不怀疑Giant的制造水平,假如质量上有差距那是成本使然非技术问题。
Giant的内涵
他说在昆山当时有1000多人的生产设计队伍。他们这些设计人员作的主要工作是对台湾研发部门的设计在中国进行本地的调整和二次开发。而且主要是民用产品。他说他的电脑普及教育都是在昆山完成的,94年Giant已经开始普遍采用CAD等电脑辅助设计,内部已经有网络,这在当时是很大的投入。而且Giant对新材料的采用和研发水平也很高,在那个时候他就听Giant台湾研发中心的人大讲特讲过碳纤维材料等等。
Giant的生产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也很高。值得关注的是,Giant向丰田、三菱等公司进行了学习,在生产线上,工人们的动作都经过精心的设计编排,在生产过程中,确保每个动作都是与生产密切相关、效率最高的。
在当时的昆山,以Giant等合资企业为代表的是大量采用数控设备投入生产,以保证大批量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也正是因为这个,他发现在机械制造领域,技术人员对产业推动的作用已经不大了。
自行车中国人的骄傲
在他工作的时候,Giant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制造企业,如果从生产制造的角度看,绝对世界占有率第一。而那个时候也是一些品牌在走向衰落,他说曾经闪电这样的牌子很牛,但是他工作的时候,闪电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而那个时候美丽达还不很强大,但是Giant很关注他们的发展情况。当我告诉他这两个品牌的自行车都是世界冠军们的坐骑时,虽然离开这个行业已经10多年,但是费总还是非常高兴。
真是没想到,我身边的朋友有些和自行车关系如此密切。看来我和自行车有缘,和Giant也有缘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