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阅读时代如何参与公共表达
(2013-08-22 13:32:08)分类: 文化批评 |
短阅读时代如何参与公共表达
文/魏英杰
昨日微博上转发量挺多的一则消息称,甘肃临夏县某中学老师以毕业证为要挟,向全班女生索吻,不吻拒发毕业证。又有后续消息称,当事教师已被停职。
看到这则消息,许多网友不由痛骂“变态”、“禽兽”。不过,当我看到相关照片,不由觉得这里头可能有蹊跷。几张照片中,女生亲老师脸颊时神态自然,而老师则正襟危坐、一脸微笑;有一张老师亲学生的照片,老师双手押后,保持一定距离。这实在和所谓的“索吻”差距甚大。再细想,既然是向全班女生“索吻”,证明这是在公开场合(照片中老师是背对黑板坐在教课桌后);老师手里拿着毕业证,又表明这是现场颁证仪式,不可能只有女生在场。
果不其然,当微博网友还在纷纷转发“索吻”消息时,人民网刊发了最新报道:经主管副县长带队、多部门参与的调查组调查,认定这其实是“出于大家自愿的正常情感表达”,不存在“以毕业证书要挟女生亲吻”的情况。如该校校长所说,当时“气氛看起来很好,而且男女生都有”。这原本是一幕美好的师生情场景,却被“淫者见淫”,编造成为新版“禽兽教师”。还好调查组没有急匆匆地兴师问罪,否则这名颇得学生爱戴的老师,前程恐怕就此被葬送了。
微博就是这样,海量信息来来去去,有些人根本不去查证来源,甚至不看完140字,就急切地想表达意见。譬如,新浪“头条博客”微博经常转发我的博客文章,可我发现,微博跟帖经常超出了博客点击量。这说明,看微博的人比点链接看原文的人多。问题在于,微博内容只是摘要,往往难以表达作者的全部观点。网友看微博内容就留言,谈的话题可能与文章的主旨南辕北辙。这种“短阅读时代”的毛病,有时真让人啼笑皆非。
在人人都有发言权的微博时代,一个不经意的转发和评论,既可能为真相增添力量,也可能不小心成为谣言的帮闲,甚至可能成为他人的灾难。该如何更好地行使自己的话语权,这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近日《中国青年报》有篇文章谈到,一旦被主观偏见、愤怒情绪、不假思索的责骂所左右,“顶着一个硕大脑袋,自以为是的我们,轻而易举就成了被人操控的木偶”。这描述的就是“短阅读时代”人人可能犯的毛病。
要想不被人牵着鼻子走,其实也不难。一者,对那些消息来源不确定的微博,谨慎转发;再者,尽量改变“短阅读”习惯,要想参与话题讨论,就应点原文链接阅读,掌握更多相关信息;第三,千万不能让激情冲昏头脑,要对时事热点保持冷思考。特别是看到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先别急着下结论,不妨看看有没有不同说法。哪怕能够做到其中一点,也有助于在纷杂繁复的“短阅读时代”中,确立主体意识,让海量信息为我所用,更好地参与公共表达。
2013年8月21日
前一篇:面对写不出“癞蛤蟆”的时代
后一篇:卢氏县委土坯房让人有不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