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活着的人要好好活着
(2011-07-30 00:51:52)
标签:
杂谈 |
“7·23”,活着的人要好好活着
文/魏英杰
当我写下这句话,“7·23”事故自发悼念活动正在一些地方举行。事故现场摆满了鲜花,泪水滴入这片带着血迹的土地。此时此刻,逝者已进入天国,伤者还在医院里呻吟,而发生事故的那段铁轨上,一列又一列动车呼啸而去。
连日来,人们被这场动车追尾事故深深震惊了。在各种运输工作中,火车发生追尾的概率极低,特别是具有多重通讯和安全保障下,这根本是不该发生的事故。例如,有日本学者称,追尾事故中,后车采用日本技术,日本工程师在设计制造时没有想到会发生撞车事故,所以在强度上要求没那么高,这可能是列车造成重大损毁的缘故。然而,不该发生的灾难,却在7月23日的夜晚发生了。
更让人想不到,这场不该发生的悲剧发生后,另一场悲剧同时拉起了帷幕。铁路交通事故不是地震、洪灾、泥石流等大自然灾害,也不像矿难那样具有救援难度,现场救援相对并不复杂。但是,就在那个面积并不大的事故现场,人命关天的人员搜救工作却不得不和抢修通车行动展开生死较量。有关部门迫不及待地清理现场,搜救人员争分夺秒、一遍又一遍地寻找生命信息。这是何等的残酷。
无论从事故发生后的人员疏散工作,还是现场救援工作以及新闻发布、善后安抚工作,这场事故都留下了惨痛教训。对比其他国家发生类似事故的处理方式,有关部门的事故应对能力只能说是不及格的。其中最主要的教训,就是温总理在看望遇难者家属、伤员以及召开记者会时所反复强调的:无论是发展还是建设,都应该把人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不得不说,此前某些部门和官员在应对事故时,缺乏的就是这种以人为本的意识。而这与灾难发生后,周围民众、温州市民以及参与救援人员所表现出的大爱精神,形成了强烈反差。
如果把我们这个时代比喻成一列和谐号列车,这起事故留下的警示作用更加意味深长。这场事故表明,在这趟时代的列车上,每个人都是一名乘客,这趟列车是否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命运。为什么前期救援善后工作遭到公众和媒体的严厉批评?这就在于,一旦政府漠视生命,每个人都将成为潜在受害者。同样道理,如果政府没有把以人为本放在首位,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公权力伤害的对象。
从这个角度看,温总理两度向遇难者家属鞠躬,不仅是对政府前期救援善后不力表示歉意,而且是在重申公权力与人民的关系定位。政府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在任何时候,公权力都必须在人民面前保持谦卑态度。此前,某些部门和官员的蛮横做法深深刺伤了公众的心,而这种愚蠢做法何尝不是在伤害自身的形象和地位?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吸取这个惨痛教训,并在今后的事故调查、善后安抚等工作中得到充分反映。
在这样的夜晚,闪闪的烛光和一簇簇鲜花环绕着“7·23”这几个字。这一幕,将和“5·12”地震、玉树地震以及上海大火发生后公众自发举行的悼念活动一样,永远留在人们心中。这些鲜花和烛光是一个个公民觉醒的标志,是一颗颗公众良心的象征。在这时候,我特别想说:逝者安息,活着的人要好好活着。这并不是为了遗忘,而是为了更好地记住历史。记住这一切,我们才能让这列高速运行的时代列车安全抵达目的地。
2011年7月29日
前一篇:《变形金刚》的圈钱术
后一篇:制定游戏规则者首先应尊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