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买教训的“空头引资”不要也罢
(2010-11-16 21:19:11)
标签:
杂谈 |
花钱买教训的“空头引资”不要也罢
文/魏英杰
央视《焦点访谈》曝光宁夏新大地汽车项目停工的节目(《汽车美梦成黄粱》),看了真是让人触目惊心。这个拟投资18亿元、年产汽车9万辆的庞大计划,历时2年黯然落幕,上千亩用地随之杂草丛生,满目荒凉。但这还只是表象,整个项目从运作到停工,荒谬场景一幕接一幕上演,至今仍未退场。
该项目从一开始就完全是个“概念政绩”的产物。在“打造西部地区汽车工业”的旗号下,该项目尚未获批就先破土动工。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此一路打开绿灯,大规模圈地批地不说,还开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匪夷所思,项目上马才一个月,新大地公司资金就出现“困难”,并“顺利成章”地拿土地抵押换了贷款。这中间还出现了一场闹剧:举行汽车下线仪式之时,工厂连一条生产线都没有,相关方面不知从哪里调来四辆汽车,隆重地表演了一场戏。
更让人惊讶的是,在这过程中地方政府不仅没有警觉,反倒乐此不彼地配合表演。就算到了今天,开发区依然执迷不悟,还准备花6000多万元再把土地买回来。这让人不得不追问:在这场“虚拟招商引资”的荒诞剧中,究竟谁才是真正的主角?
企业想做大,怀着赌一把的心理很正常。关键是政府不能被牵着鼻子走,或者为了所谓政绩,甘愿充当资本的道具。这样做不但会招引各色空手企业家前来浑水摸鱼,还等于是在给不法官员制造腐败机会,趁机和企业合谋套利。不无遗憾,政绩崇拜普遍流行的背景下,类似招商悲剧可谓比比皆是,既害了地方经济,也苦了当地老百姓。
问题的症结还在于,政府部门和官员缺乏责任意识,而在这方面更缺乏有力监督与问责机制。土地是国家的,财政或银行的钱是老百姓的,招商引资得来的政绩犒赏则是自己的——这样的话,各地政府部门和官员当然乐此不疲,愿意冒着上当的风险跟着赌一把了。
面对眼前状况,开发区管委会一位副主任依然轻松地说:“从操作这个项目过程中,我们对国家的产业政策,对我们国家的市场,汽车生产的格局,对我们周边的市场,都做了深入的了解,应该说对我们下一步的产业发展有了很大的帮助。”这番话形象地暴露出政府官员对待招商引资的真实心态。在这项目中,当地非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还可能因此花费一大笔财政资金再次埋单。这算哪门子“帮助”?有这么总结经验教训的吗?这种花财政冤枉钱买的糊涂教训,不要也罢。
更何况,类似教训并非难以避免。只要当地招商引资前对企业状况有所了解,严格按照相关流程申报把关,而官员别只顾着穿上政绩的“皇帝新装”卖力表演,这一切完全不会以如此荒谬的方式上演。退一步讲,就算一时上当,也不该以赔地、赔款再赔上政府形象的惨痛方式收场。
由此可见,招商引资乱象丛生,一在于企业黑心,二在于政府和官员昏了头,后者比前者为祸更甚。因此,杜绝发生类似事件必须建立健全问责机制,不仅要追究“空头引资”之责,还要抓住趁此大搞钱权交易的官员的黑手。只有这样,那些坏了事的官员才不会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高姿态,接着把玩政绩游戏,继续抹黑政府形象,坑害百姓利益。
2010年11月14日
文/魏英杰
央视《焦点访谈》曝光宁夏新大地汽车项目停工的节目(《汽车美梦成黄粱》),看了真是让人触目惊心。这个拟投资18亿元、年产汽车9万辆的庞大计划,历时2年黯然落幕,上千亩用地随之杂草丛生,满目荒凉。但这还只是表象,整个项目从运作到停工,荒谬场景一幕接一幕上演,至今仍未退场。
该项目从一开始就完全是个“概念政绩”的产物。在“打造西部地区汽车工业”的旗号下,该项目尚未获批就先破土动工。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此一路打开绿灯,大规模圈地批地不说,还开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匪夷所思,项目上马才一个月,新大地公司资金就出现“困难”,并“顺利成章”地拿土地抵押换了贷款。这中间还出现了一场闹剧:举行汽车下线仪式之时,工厂连一条生产线都没有,相关方面不知从哪里调来四辆汽车,隆重地表演了一场戏。
更让人惊讶的是,在这过程中地方政府不仅没有警觉,反倒乐此不彼地配合表演。就算到了今天,开发区依然执迷不悟,还准备花6000多万元再把土地买回来。这让人不得不追问:在这场“虚拟招商引资”的荒诞剧中,究竟谁才是真正的主角?
企业想做大,怀着赌一把的心理很正常。关键是政府不能被牵着鼻子走,或者为了所谓政绩,甘愿充当资本的道具。这样做不但会招引各色空手企业家前来浑水摸鱼,还等于是在给不法官员制造腐败机会,趁机和企业合谋套利。不无遗憾,政绩崇拜普遍流行的背景下,类似招商悲剧可谓比比皆是,既害了地方经济,也苦了当地老百姓。
问题的症结还在于,政府部门和官员缺乏责任意识,而在这方面更缺乏有力监督与问责机制。土地是国家的,财政或银行的钱是老百姓的,招商引资得来的政绩犒赏则是自己的——这样的话,各地政府部门和官员当然乐此不疲,愿意冒着上当的风险跟着赌一把了。
面对眼前状况,开发区管委会一位副主任依然轻松地说:“从操作这个项目过程中,我们对国家的产业政策,对我们国家的市场,汽车生产的格局,对我们周边的市场,都做了深入的了解,应该说对我们下一步的产业发展有了很大的帮助。”这番话形象地暴露出政府官员对待招商引资的真实心态。在这项目中,当地非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还可能因此花费一大笔财政资金再次埋单。这算哪门子“帮助”?有这么总结经验教训的吗?这种花财政冤枉钱买的糊涂教训,不要也罢。
更何况,类似教训并非难以避免。只要当地招商引资前对企业状况有所了解,严格按照相关流程申报把关,而官员别只顾着穿上政绩的“皇帝新装”卖力表演,这一切完全不会以如此荒谬的方式上演。退一步讲,就算一时上当,也不该以赔地、赔款再赔上政府形象的惨痛方式收场。
由此可见,招商引资乱象丛生,一在于企业黑心,二在于政府和官员昏了头,后者比前者为祸更甚。因此,杜绝发生类似事件必须建立健全问责机制,不仅要追究“空头引资”之责,还要抓住趁此大搞钱权交易的官员的黑手。只有这样,那些坏了事的官员才不会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高姿态,接着把玩政绩游戏,继续抹黑政府形象,坑害百姓利益。
2010年11月14日
后一篇:痛悼死难者,从火灾事故调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