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魏英杰
魏英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248
  • 关注人气:17,36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业监管缺失 乳业混战无休止

(2010-10-25 13:52:07)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行业监管缺失 乳业混战无休止

文/魏英杰

发生在国内乳业巨头伊利、蒙牛之间的那点事儿,近日来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富矿。在相关人员被拘这一铁的事实面前,蒙牛暂时低下了高昂的头颅,发布致歉声明——与此同时,却又抛出了针对伊利的所谓“未晚事件”,试图开辟新的舆论战场。

无论是公开致歉、除名解套,还是重提“未晚事件”(这时抛出这桩陈年往事,果然犹未为晚),都无法否认身为蒙牛集团产品经理的安勇以及公关公司相关人员被拘的事实。在这前提下,任何抹黑与互相抹黑的行为,都只会让消费者更加感觉国内乳品行业之混乱,以及乳品公司之无良。

针对事件本身,包括蒙牛那一份蹩脚的声明,已被许多人批驳得体无完肤。任何有思考能力的人,都难以相信,这桩动用巨资抹黑竞争对手的事件,居然会是一个产品经理“擅自而为”。如果真的是这么回事,蒙牛如今却把这位无私奉献、堪称伟大的员工除名,是否太不厚道了?一正一反,都形象地衬托出这家乳品巨头的企业境界。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在硝烟弥漫的市场竞争中,类似这种抹黑产品、挤压对手的事情每一秒钟都可能在发生。前些年,国内矿泉水行业也发生过竞争对手之间互相抹黑的现象。值得追问的是,蒙牛、伊利等乳品公司之间的混战为何如此激烈,其所运用的手段何以如此露骨,事件曝光后为什么又显得如此无耻?我想,这一来大概是因为这些企业对消费者全无敬畏之心。一个不敬畏消费者的企业,才会把心思更多地放在如何诋毁对手的歪门邪道上。另一方面,我认为这是国内乳品行业不堪入目的过去所造成的一个后果。

三聚氰胺事件是国内乳品行业无序竞争、业态混乱的一个典型和集中体现。遗憾的是,在这桩震惊中外的重大事件上,除三鹿及相关原料供应商外,几乎再无企业受到认真追究和惩罚,而这些企业大多名列含三聚氰胺的企业名录上。更有甚者,保护民族企业、挽救乳品行业等似是而非的口号居然流行一时,乃至于成为监管部门处理这一事件的决策指南。受这种莫名其妙的管理思维所驱,相关责任人被“法不责众”了,相关企业被保护起来了,各种乳制品继续摆上了货架,而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安全感却统统被漠视了。

正因如此,一些背负罪孽的乳品企业完全可能这么想:出了这么大事都不要紧,那么只要不管用什么手段击垮对手,我就可以成为行业老大了!一旦这么认为,病猫也会露出老虎的牙齿,公牛也会被挤出“纯天然”的牛奶,而原本应当携手重建行业信任的乳品公司,转眼又化身为不置对方于死地不罢休的一群饿狼。你来我往的暗战,不择手段的竞争,最终让乳品市场变成了你死我活、硝烟四起的战场。

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乳品行业不堪的过去,抑或企业间互相倾轧的现在,都不能不归“功”于行业监管的缺失。倘若三聚氰胺事件或任何产品质量事件都被一查到底,如果那些缺德企业一一受到了严厉惩罚,这些企业(假如还存在的话)目前大概更关注的是如何做好产品,挽回消费者的信心,而不太可能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在打压对手上。这一点,实在值得引起监管部门的深刻反思。

这样的名为保护、实为放纵的行业监管现状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从蒙牛声明“诽谤门”乃安勇“擅自而为”,到当地警方声称“此案无更深层次背景”,不难嗅出其中有一股“到此为止”的味道。倘若如此,这桩事件幕后可能存在的黑手或将就此逍遥于外,而另一场行业混战也许此刻正在酝酿——徒留不明真相的消费者,面对着牛奶货架,继续陷入困惑之中。

2010年10月2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