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取消加分后大学生还想当村官吗
文/魏英杰
人社部证实,大学生村官报考公务员,将不再享受加分优惠政策,代之为可报考定向考录职位。之前,从陕西、福建等省市公务员秋季考试报名传来这个消息后,引起了很大关注和热议。有大学生村官甚至写信给有关部门反映,政府为何出尔反尔,缺乏公信力。
相关消息其实还证明了两点:一是大学生村官报考公务员可以享受笔试加分等优惠政策;二是,许多大学生当村官,就是奔着这个优惠政策去的,一旦取消才会倍感失落。因此,我更关心的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鼓励大学生下村(居)能够起到政策目的吗?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曾在农村基层组织呆过,知道有些地方基层对人才的渴求和重视,也多少了解大学生下基层的利弊所在。
我是2000年秋天通过选举进入村组织的,前后呆了两年多。村基层工作给我的印象,一是任务繁杂,名目多样;二是,说到底还是能力比学历重要。我当时负责民政、计划生育等工作,实际上却是什么都要做。上级的任务、指示,到最后都得落实到基层来完成,而要干好这些事情却未必要大学学历,更需要的是责任心和苦干精神。
例如民政工作,每年要给村里的贫困家庭发放补贴、救济,给这家还是给那家呢,这里头就有很多说法。东西就这么多,要一碗水端平并不容易。除此之外,这里还有一个身份转换和适应的过程。有些人总觉得自己学历高人一等,和同事不能打成一片,或者同事对你另眼相待,这都可能影响到工作。何况农村的家族意识、传统观念都比较强烈,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各种矛盾纠纷的牺牲品。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换作一个外来的大学生村官,其工作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只在基层呆一两年,其实很难发挥大学生的优势和才干。
但眼下似乎还不完全是这个问题。实际情况是,这些大学生村官究竟有多少人真正怀着一颗为基层服务、贡献力量的心奔赴基层的?相信有,但也不排除许多人恰是冲着考公务员笔试加分这一优惠政策去的。倘若如此,他们其实是把下基层看成一种交易,当作南山捷径了。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十分热门,许多大学生把这作为谋取稳定工作的最佳选择。与此同时,公务员考试竞争也十分激烈,每年都会出现几千个考生考取一个职位的场面。考公务员无可非议,但拿鼓励大学生下基层的政策来获取筹码,增加考公务员的胜算,这样做却可能是增加基层压力和麻烦,而不是贡献知识和才华。倘若这些人心不在基层,还能干好基层工作吗?
这表明,给大学生村官加分这件事本身就值得商榷。更何况,给大学生村官加分,这对其他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也是另一种不公平。这还不说,如今通过下基层换取加分已经不再是南山捷径,而是人所共知的一种手段。陕西省委组织部有个负责人日前就说了,加分政策已经很泛滥了,你加我加等于大家都没加。这句话也透露出,先当大学生村官再来考公务员的人数量还真不少。
所以,我赞成取消给大学生村官加分的政策。如果大学生都冲着这个下基层,去了后天天混日子,基层岂不是要把他们供着养着?不妨再问,取消加分后,还有多少大学生愿意当村官?应该说,倘若取消优惠政策后还有人愿意下基层,为基层作出贡献,为自己的人生增加历练机会,那才是真正想在基层有所作为的大学生村官。
当然,现在无非是取消了加分,而换成了定向招录这一优惠政策。相形之下,后者比前者更加合理一些,虽然也可能存在问题,比如定向招录不小心就会变成“定向招人”。说到底,取消加分对公务员考试是公平了些,但对基层来讲却未必如此——只要还有特招政策,就还会有大学生冲着这点到基层去。
2010年9月7日
文/魏英杰
人社部证实,大学生村官报考公务员,将不再享受加分优惠政策,代之为可报考定向考录职位。之前,从陕西、福建等省市公务员秋季考试报名传来这个消息后,引起了很大关注和热议。有大学生村官甚至写信给有关部门反映,政府为何出尔反尔,缺乏公信力。
相关消息其实还证明了两点:一是大学生村官报考公务员可以享受笔试加分等优惠政策;二是,许多大学生当村官,就是奔着这个优惠政策去的,一旦取消才会倍感失落。因此,我更关心的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鼓励大学生下村(居)能够起到政策目的吗?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曾在农村基层组织呆过,知道有些地方基层对人才的渴求和重视,也多少了解大学生下基层的利弊所在。
我是2000年秋天通过选举进入村组织的,前后呆了两年多。村基层工作给我的印象,一是任务繁杂,名目多样;二是,说到底还是能力比学历重要。我当时负责民政、计划生育等工作,实际上却是什么都要做。上级的任务、指示,到最后都得落实到基层来完成,而要干好这些事情却未必要大学学历,更需要的是责任心和苦干精神。
例如民政工作,每年要给村里的贫困家庭发放补贴、救济,给这家还是给那家呢,这里头就有很多说法。东西就这么多,要一碗水端平并不容易。除此之外,这里还有一个身份转换和适应的过程。有些人总觉得自己学历高人一等,和同事不能打成一片,或者同事对你另眼相待,这都可能影响到工作。何况农村的家族意识、传统观念都比较强烈,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各种矛盾纠纷的牺牲品。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换作一个外来的大学生村官,其工作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只在基层呆一两年,其实很难发挥大学生的优势和才干。
但眼下似乎还不完全是这个问题。实际情况是,这些大学生村官究竟有多少人真正怀着一颗为基层服务、贡献力量的心奔赴基层的?相信有,但也不排除许多人恰是冲着考公务员笔试加分这一优惠政策去的。倘若如此,他们其实是把下基层看成一种交易,当作南山捷径了。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十分热门,许多大学生把这作为谋取稳定工作的最佳选择。与此同时,公务员考试竞争也十分激烈,每年都会出现几千个考生考取一个职位的场面。考公务员无可非议,但拿鼓励大学生下基层的政策来获取筹码,增加考公务员的胜算,这样做却可能是增加基层压力和麻烦,而不是贡献知识和才华。倘若这些人心不在基层,还能干好基层工作吗?
这表明,给大学生村官加分这件事本身就值得商榷。更何况,给大学生村官加分,这对其他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也是另一种不公平。这还不说,如今通过下基层换取加分已经不再是南山捷径,而是人所共知的一种手段。陕西省委组织部有个负责人日前就说了,加分政策已经很泛滥了,你加我加等于大家都没加。这句话也透露出,先当大学生村官再来考公务员的人数量还真不少。
所以,我赞成取消给大学生村官加分的政策。如果大学生都冲着这个下基层,去了后天天混日子,基层岂不是要把他们供着养着?不妨再问,取消加分后,还有多少大学生愿意当村官?应该说,倘若取消优惠政策后还有人愿意下基层,为基层作出贡献,为自己的人生增加历练机会,那才是真正想在基层有所作为的大学生村官。
当然,现在无非是取消了加分,而换成了定向招录这一优惠政策。相形之下,后者比前者更加合理一些,虽然也可能存在问题,比如定向招录不小心就会变成“定向招人”。说到底,取消加分对公务员考试是公平了些,但对基层来讲却未必如此——只要还有特招政策,就还会有大学生冲着这点到基层去。
2010年9月7日
前一篇:城市大气污染需用公共治理模式
后一篇:金浩再道歉,我们原谅得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