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物价统计要先经得起市场检验

(2010-07-09 14:57:27)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物价统计要先经得起市场检验

文/魏英杰

近日,发改委官员表示,一些物价局工作人员不到农产品和集贸市场等现场去调查,而是根据之前的数据或媒体提供的数据在办公室进行估计,编造数据。以后这种闭门造车的行为要严格禁止,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统计数据注水、造假等现象,并不是三两天的事情。不过,要不是有官员现身说法、揭穿个中把戏,还真不知道有些地方的物价原来是这么统计出来的。物价指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别看就是小数点改改,这可是扭曲市场真实,影响宏观政策的大事。照这情形,一些统计数据非但靠不住,因此花费的大量人力物力也等于是在做无用功。

不无凑巧,发改委官员在海口发下狠话的前两天,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济南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要求:经济数据要经得起市场和历史检验。他指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一项任务就是要生产高质量的数据,分析好上半年的经济形势。这不禁让人将二者联系到一起,进而感慨:如果都像一些物价局工作人员那样“生产”原始数据,宏观经济数据还能经得起市场和历史的检验吗?

物价是统计物价指数等宏观经济数据的基础。胡乱编造数据,物价指数难免会出现异常,自然也就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价格。近年来老百姓一直都在抱怨,为什么物价指数总是和人们的真实感受有明显差距?统计部门也一直不厌其烦地解释,告诉大家这是错觉,或者干脆说物价指数对市场价格的反映存在滞后期。总之统计数据是科学可靠的,错不在统计部门。如今总算有官员承认,老百姓的感觉还是有些道理的,并非凭空臆测。

这也表明,经济数据要经得起检验,物价等数据必须先过质量关。相关部门拿出来的物价数据不仅要经得起“菜市场”的检验,还得经得起宏观市场的检验。不言而喻,对此应当形成一套严格的监控与监督制度,从操作流程和统计报表及时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除了严把统计质量关,还应进一步查找和反思统计数据造假的源头。统计数据出现注水、造假现象,一方面和基层工作作风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先计划后统计”等政策指令、政绩冲动密不可分。例如,中央提出经济增长速度要“保八”,这原本是一个努力发展的目标;但到了地方和各级部门,却成了必须严防死守的任务——有条件的要上,没条件的创造条件也非上不可。做不到怎么办呢?那么只有在数据上动手脚,在纸面上完成任务了。统计是一门科学,让统计数据迁就地方政绩需求,不胡编乱造才怪。

既要保证统计数据经得起检验,又要迎合经济发展目标,二者之间实际上存在着内在冲突。只有把这个问题也解决了,数据造假之风才可能有所消停。耐人寻味的是,这边发改委官员表示要严查数据造假行为,那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却于近日表态说:“从全年来看,物价控制在3%左右应该是有基础的。”又想“保三”,还不能闭门造车,我就在想:如果到时候物价数据不如预想的那么乐观,该怎么办?

数据造假影响经济决策,经济决策有时反过来也会影响统计数据。因此,经济数据要经得起市场和历史检验,还得让相关政策经得起统计科学的检验才行。

2010年7月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