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洲“地质灾害”因何祸延至今?
(2010-04-11 10:48:3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金沙洲“地质灾害”因何祸延至今?
文/魏英杰
2007年来,广州金沙洲地区先后发生地面塌陷、房屋变形开裂等现象。日前,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发布通告,请当地部分小区居民于4月20日前迁出。相关调查评估指出,金沙洲地区的地质条件本来就非常脆弱,加上武广客运专线隧道施工大量抽排地下水,致使产生上述“地质灾害”。为此,武广客运专线将赔偿3000多万元,用于受灾房屋的修葺和受灾居民的善后安置。
严格来讲,这是一桩典型的人为事故,丝毫怪不到“地质灾害”头上。一来,当地既然知道这里的地质条件非常脆弱,兴建楼房时就该考虑到这一因素,并且采取措施;二来,武广客运专线金沙洲隧道于2007年6月开始施工,7月14日这里就发生第一宗地面塌陷(至今发生19起小型地面塌陷,13起地面沉降,受灾居民263户),二者因果关系明显。由此可见,不管是盖房子的还是挖隧道的,当初都没有充分预料到问题严重性并加以事先防范。
这一事故的发生,无法不让人对眼下正轰轰烈烈进行的新一轮基础设施及城区建设产生担忧。
中央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有很大一部分投向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许多地方也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有的省份甚至公布高达十几万亿的投资计划(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所占比例不小)。而另一方面,由于赶工期、层层转包以及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的缺失,相关事故屡有发生。地铁塌陷、隧道塌方、桥梁倒塌以及各种“楼倒倒”、“楼裂裂”现象,一次次地拷问着当下的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
当前,中国已经成了世界最大的建筑工地,每年消耗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但据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所说,中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25-30年——远低于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132年,也不如美国建筑的平均寿命74年。这意味,我们在每年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的同时,也在制造大量的“垃圾建筑”。即便如此,我们还不得不祈望,这些短命建筑千万得站直了、别趴下。
从这个角度看,出状况的何止是工程建筑的质量问题,而更应该说是整个发展观出了问题。以金沙洲为例,无论开发商(包括政府工程)或铁路隧道施工单位,倘若能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讲求可持续发展,这一事故未必不能避免。更何况,所谓“地质灾害”于三年前便已显露,为何直至今日才开始进行相关善后工作?有关方面到底在等什么?不得不说,善后工作拖延至今的原因与事故发生的原因存在着相似之处——都是漠视安全、不重视民生所致。
即便到了今天,这些致命因素依然在起作用,影响善后工作的稳妥、有力进行。据悉,涉及搬迁安置的居民补助费不低于10元/平方米,并且一次性给搬迁居民500元作为临时补助费。但是当地居民反映,两次发公告之前政府部门根本就没跟居民说过这回事。还有些住户认为:“政府根本都不尊重我们,这么短的时间总不能说搬就搬吧?”政府和居民沟通不畅、补助标准低、搬迁时间紧,这些问题的存在实际上仍然是某些思维在作祟。
说到底,金沙洲事故乃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一个缩影,暴露了当前从工程建筑质量到政府观念及其运作的种种弊端。话说回来,事故已然发生,当前最重要的还是做好善后工作,尽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危害。在这问题上,迫切期望有关方面不要互相扯皮,相关部门在落实善后方案时,更别拿自己当“外人”。
2010年4月10日
文/魏英杰
2007年来,广州金沙洲地区先后发生地面塌陷、房屋变形开裂等现象。日前,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发布通告,请当地部分小区居民于4月20日前迁出。相关调查评估指出,金沙洲地区的地质条件本来就非常脆弱,加上武广客运专线隧道施工大量抽排地下水,致使产生上述“地质灾害”。为此,武广客运专线将赔偿3000多万元,用于受灾房屋的修葺和受灾居民的善后安置。
严格来讲,这是一桩典型的人为事故,丝毫怪不到“地质灾害”头上。一来,当地既然知道这里的地质条件非常脆弱,兴建楼房时就该考虑到这一因素,并且采取措施;二来,武广客运专线金沙洲隧道于2007年6月开始施工,7月14日这里就发生第一宗地面塌陷(至今发生19起小型地面塌陷,13起地面沉降,受灾居民263户),二者因果关系明显。由此可见,不管是盖房子的还是挖隧道的,当初都没有充分预料到问题严重性并加以事先防范。
这一事故的发生,无法不让人对眼下正轰轰烈烈进行的新一轮基础设施及城区建设产生担忧。
中央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有很大一部分投向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许多地方也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有的省份甚至公布高达十几万亿的投资计划(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所占比例不小)。而另一方面,由于赶工期、层层转包以及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的缺失,相关事故屡有发生。地铁塌陷、隧道塌方、桥梁倒塌以及各种“楼倒倒”、“楼裂裂”现象,一次次地拷问着当下的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
当前,中国已经成了世界最大的建筑工地,每年消耗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但据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所说,中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25-30年——远低于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132年,也不如美国建筑的平均寿命74年。这意味,我们在每年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的同时,也在制造大量的“垃圾建筑”。即便如此,我们还不得不祈望,这些短命建筑千万得站直了、别趴下。
从这个角度看,出状况的何止是工程建筑的质量问题,而更应该说是整个发展观出了问题。以金沙洲为例,无论开发商(包括政府工程)或铁路隧道施工单位,倘若能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讲求可持续发展,这一事故未必不能避免。更何况,所谓“地质灾害”于三年前便已显露,为何直至今日才开始进行相关善后工作?有关方面到底在等什么?不得不说,善后工作拖延至今的原因与事故发生的原因存在着相似之处——都是漠视安全、不重视民生所致。
即便到了今天,这些致命因素依然在起作用,影响善后工作的稳妥、有力进行。据悉,涉及搬迁安置的居民补助费不低于10元/平方米,并且一次性给搬迁居民500元作为临时补助费。但是当地居民反映,两次发公告之前政府部门根本就没跟居民说过这回事。还有些住户认为:“政府根本都不尊重我们,这么短的时间总不能说搬就搬吧?”政府和居民沟通不畅、补助标准低、搬迁时间紧,这些问题的存在实际上仍然是某些思维在作祟。
说到底,金沙洲事故乃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一个缩影,暴露了当前从工程建筑质量到政府观念及其运作的种种弊端。话说回来,事故已然发生,当前最重要的还是做好善后工作,尽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危害。在这问题上,迫切期望有关方面不要互相扯皮,相关部门在落实善后方案时,更别拿自己当“外人”。
2010年4月10日
前一篇:见证生命奇迹,勿忘追责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