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6”:高潮前的平庸过渡
(2009-07-20 14:52:55)
标签:
娱乐 |
分类: 文化批评 |
“哈6”:高潮前的平庸过渡
文/魏英杰
上周五看的《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曾经因为《变形金刚2》而喧闹不堪的本地一家豪华影院,观众似乎没那么多了。不过,据说这部影片在国内首日票房仍然超过2000万元大关。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对于许多影迷来说,可以不看“变2”,却怎么也不能放弃追捧多年的哈利·波特。
但“哈6”在整个系列中,的确是一个尴尬。老实说,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打哈欠。除了偶尔几场对白,影院里发出点笑声,总体感觉就是一个闷啊。就算没看过原著,这部电影所制造的最大悬念——谁是“混血王子”,也让人提不起精神。斯内普(他就是“混血王子”)干掉魔法学院校长邓布利多那一幕,并不让人惊讶,而是有所期待,想知道影片会不会马上揭开另一个谜底——邓布利多的死因。这当然是不可能的,那得等下一部了。
对于一部忠实于原著的影片来讲,小说本身就是最大的“剧透”。没有太多悬念,没有多少刺激场面,这部影片让影迷感到有些不满,这太正常了。看到一些影评,都是说“哈6”坏话的,什么情节乏味,没有高潮,谈情说爱的戏份太多,如此之类。我倒觉得,这部影片本来就是哈利·波特系列的“鸡肋”之作,能拍出新意那是导演的本事,无法超越原著也可以理解。
“哈6”是哈利·波特系列高潮到来前的铺垫,一来不可能跳过,二来对许多关键情节更不能不有所交待,这就是导演的烦恼。
“哈6”需要讲述邓布利多之死,因为这关系到哈利·波特的复仇之旅。在接下来的最后时刻,哈利需要凭借邓布利多的“老魔杖”,来对付伏地魔。(这算不算“剧透”?)谁是“混血王子”也很重要,因为涉及斯内普和邓布利多之前的秘密和约定——在高潮来临的时候,这将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是的,斯内普在玩“潜伏”)邓布利多和哈利寻找伏地魔的“魂器”之旅,更是“哈6”不能不交待的地方,这同样关系到伏地魔的最后命运。(不能再说这些了)还有,哈利和他的伙伴们都已长大(虽然还是一张娃娃脸),这些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在一起,当然得发生点什么。
正因为有这么多需要交待的关键情节,“哈6”注定只能成为哈利·波特系列影片高潮到来前的过渡之作。在某种意义上,也注定影片只能成为一部平庸之作。至于“哈6”首映日的全球票房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注意,并非国内和北美影片首映日的最高记录),这更多得益于原著和系列电影的全球知名度,而不完全在于“哈6”本身。
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好莱坞影片“捆绑销售”模式的胜利。像电视连续剧那样拍电影,已经成为好莱坞电影工厂榨干每一滴市场利润的不二法门。从夺宝奇兵系列、星球大战系列、超人系列到魔戒系列、加勒比海盗系列以及蝙蝠侠系列,这一吸金模式屡试不爽。可就是影迷们辛苦了些。哈利·波特系列从2001年开始公映,至今已经过去了八个年头,而等到大结局则还需要两年时间。据悉,这一系列的大结局将分成上下两部推出。让人花10年时间来追一部系列电影,资本的残酷本性一览无遗。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也可以说,这是和哈利·波特“一起成长”。还应当指出,目前国内电影还达不到这样发达的市场开发程度。(《赤壁》和《无间道》可能是例外)只是这在让人无法自拔的同时,也看到了资本的阴险笑脸。但无论怎么说,许多人还是愿意继续等待最后高潮的到来,就算因此要为一部平庸作品“哈6”埋单。
2009年7月19日
文/魏英杰
上周五看的《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曾经因为《变形金刚2》而喧闹不堪的本地一家豪华影院,观众似乎没那么多了。不过,据说这部影片在国内首日票房仍然超过2000万元大关。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对于许多影迷来说,可以不看“变2”,却怎么也不能放弃追捧多年的哈利·波特。
但“哈6”在整个系列中,的确是一个尴尬。老实说,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打哈欠。除了偶尔几场对白,影院里发出点笑声,总体感觉就是一个闷啊。就算没看过原著,这部电影所制造的最大悬念——谁是“混血王子”,也让人提不起精神。斯内普(他就是“混血王子”)干掉魔法学院校长邓布利多那一幕,并不让人惊讶,而是有所期待,想知道影片会不会马上揭开另一个谜底——邓布利多的死因。这当然是不可能的,那得等下一部了。
对于一部忠实于原著的影片来讲,小说本身就是最大的“剧透”。没有太多悬念,没有多少刺激场面,这部影片让影迷感到有些不满,这太正常了。看到一些影评,都是说“哈6”坏话的,什么情节乏味,没有高潮,谈情说爱的戏份太多,如此之类。我倒觉得,这部影片本来就是哈利·波特系列的“鸡肋”之作,能拍出新意那是导演的本事,无法超越原著也可以理解。
“哈6”是哈利·波特系列高潮到来前的铺垫,一来不可能跳过,二来对许多关键情节更不能不有所交待,这就是导演的烦恼。
“哈6”需要讲述邓布利多之死,因为这关系到哈利·波特的复仇之旅。在接下来的最后时刻,哈利需要凭借邓布利多的“老魔杖”,来对付伏地魔。(这算不算“剧透”?)谁是“混血王子”也很重要,因为涉及斯内普和邓布利多之前的秘密和约定——在高潮来临的时候,这将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是的,斯内普在玩“潜伏”)邓布利多和哈利寻找伏地魔的“魂器”之旅,更是“哈6”不能不交待的地方,这同样关系到伏地魔的最后命运。(不能再说这些了)还有,哈利和他的伙伴们都已长大(虽然还是一张娃娃脸),这些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在一起,当然得发生点什么。
正因为有这么多需要交待的关键情节,“哈6”注定只能成为哈利·波特系列影片高潮到来前的过渡之作。在某种意义上,也注定影片只能成为一部平庸之作。至于“哈6”首映日的全球票房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注意,并非国内和北美影片首映日的最高记录),这更多得益于原著和系列电影的全球知名度,而不完全在于“哈6”本身。
在某种意义上,这是好莱坞影片“捆绑销售”模式的胜利。像电视连续剧那样拍电影,已经成为好莱坞电影工厂榨干每一滴市场利润的不二法门。从夺宝奇兵系列、星球大战系列、超人系列到魔戒系列、加勒比海盗系列以及蝙蝠侠系列,这一吸金模式屡试不爽。可就是影迷们辛苦了些。哈利·波特系列从2001年开始公映,至今已经过去了八个年头,而等到大结局则还需要两年时间。据悉,这一系列的大结局将分成上下两部推出。让人花10年时间来追一部系列电影,资本的残酷本性一览无遗。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也可以说,这是和哈利·波特“一起成长”。还应当指出,目前国内电影还达不到这样发达的市场开发程度。(《赤壁》和《无间道》可能是例外)只是这在让人无法自拔的同时,也看到了资本的阴险笑脸。但无论怎么说,许多人还是愿意继续等待最后高潮的到来,就算因此要为一部平庸作品“哈6”埋单。
2009年7月19日
前一篇:勿让世俗荣誉掩盖季羡林晚年反思
后一篇:易中天当了一回发飙的“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