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并不平坦,而是充满了“标准”

(2008-02-25 14:04:42)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世界并不平坦,而是充满了“标准”
 
文/魏英杰

东芝宣布放弃HD-DVD,一场高清影碟格式之争落下帷幕。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大家热衷于讨论格式优劣,我只感叹,原来“标准”就是生产力!

当然,这句话不无偷换概念之嫌。所谓“标准”之争,实质就是技术之争。所以还是那句老话说的,科技就是生产力。什么HD-DVD、蓝光,颇让人不明就里,说白了无非两种主流高清DVD的格式标准。问题又不这么简单,因为不同技术标准不仅左右产品特性,还决定了市场份额的大小。哪一种技术标准占据优势,就意味着更为庞大的市场利润。从这点来看,东芝放弃的HD-DVD哪里是一项技术,分明是一块巨大无比的利润蛋糕。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世界市场就为各式各样的“标准”所攻陷。微软便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大多数人的电脑用的是微软的视窗(从win95到vista),上网用的是IE浏览器,编辑软件又是微软的office。这些技术不仅为这家公司带来丰厚收益,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说得再形象一点,虽然doc只是一种文字格式,但你的电脑不能阅读这种格式的话,你将无法看到他人发来的word文件。那么,除非使用盗版,否则你不得不付费购买产品,并屈从于“标准”之下。

这还只是“标准”帝国的冰山一角。再举一个例子。现在很多人的手机都可以上传歌曲、电子书、视频。但这些玩意儿有着不同格式(也就是标准,或曰技术参数),拿视频来说,有3GP格式,还有MP4、amv等等,而有的格式在某些手机上是不能播放(解码)的。标准的不同,就为服务商提供了营利的机会。比如,苹果iPhone提供了一种可以转换格式的软件(将其他格式文件转换成能在iPhone上播放的MP4格式),而在线下载使用该软件的价格是19.4美元。
 
再来看,相信很多人家里的抽屉肯定塞满了各种各样的连接线。这根是MP3的,那条是手机的,还有的是数码相机的。让人心烦的是,这些连接线往往不能通配,如果不一一贴上标签,每次使用都免不了翻箱倒柜。有时候,真想一把火烧了干净。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不同标配的连接线,一头连着设备,另一头连着的却是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发现没有,你已经深陷于“标准”而不能自拔。

回到东芝和索尼的高清DVD格式之争,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就在于谁成为胜者谁就将掌握下一代DVD市场的话语权。这实际上还说明,如果指相关部门和行业不积极参与其中,最终这也不过是“他人的游戏”。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最近风声水起的4G(第四代无线技术)布局。在3G尚未正式运营便已注定成为明日黄花之时,如何才能不错失4G新发展机会,问题已经十分严峻地摆在眼前。

面向信息社会,那位美国跑线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喊了一句口号:世界是平的。老实说,这话只对了一小半。拿放大镜往地球上一摆便可看到,全球化的道路并不平坦,而是充满各式各样的“标准”。其实,这也是通往现代化的一张张入场券,不是吗?

2008年2月2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