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天网刊2007年第7期

(2007-04-17 00:21:39)

http://photo7.yupoo.com/20070416/193608_1329850748.jpg

 

关天网刊 2007年第7期     总第 7    4 16日 出版  关天茶舍 编辑 

 

编者的话·来信

编者的话

来信

时政针砭

笑蜀:新伦敦案当如何解读?——与江平教授商榷

陈永苗:当民权被指为民粹

阿兹雷尔:喝到入骨髓为止——也说"茶水代尿查出炎症"

十年砍柴:政府关注民生是"送礼"或"尽责"之辨

袁晓明:崇拜空头的名人文化

焦点话题:汉服"入奥"

赵宗来:复兴华夏礼仪服饰,展现五千年的辉煌

五岳散人:汉服裹身,精神裸奔

还是定风波:为"汉服运动"说句公道话

魏英杰:复兴传统何必顶着汉服"马甲"

学术观察

秋风:马寅初错在哪儿?

王怡:基督徒的知识论立场:价值是一个事实

肉唐僧:信仰是一个事实

人文漫谈

林达:一个首相的故事

阅读专题:王小波十年祭

长平:纪念王小波 争做自由人

安替:我摆脱王小波影响的十年

黄平:十年:作为"神话"的王小波

 

编者的话·来信

 

这半个月,关天热点话题有二,一是百名学者签名支持汉服成为奥运礼服;二是王小波十年忌辰。而前一阶段的"重庆钉子户"事件、"疯狂粉丝 杨丽娟"事件,依然余波未了。特别是在钉子户事件得到最终解决,著名法学家江平一语惊人之后,相关反思仍然在继续发酵。这些事件构成关天茶舍论争笔战的主要来源。

 

百名学者签名支持汉服"入奥"的事情,双方争论看似激烈,实际上见仁见智者不多,比如支持者的帖子不少,但大多三言两语,要么上纲上线,要么强词夺理,要找出几篇可读性较强的文章也难得。我知道这么说,肯定又有人要发飙,但客观事实的确如此。不信的话,输入"汉服"二字查询论坛帖子,所见即所得。因此,网刊于正反观点中各选两篇,以供参考。

 

王小波逝世十年,媒体很是热闹了一阵。有人认为,这不无将王小波神化的味道。如果将此作为一场造神运动,反过来正显示了当下文坛的苍白。不仅那些所谓以文学为志业的人,对此应感到羞耻,就是这个时代,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文学的荒漠化,实乃不言而喻。我们选登了长平、安替等人的文章,以阅读专题的形式,为此留一存证。

 

我们刊载了笑蜀、陈永苗针对江平先生言论的讨论文章,这可以视作"重庆钉子户事件"的法学考察。二位对江平先生的言论颇有不同意见,但我认为,不可轻易将江平先生的言论视作"体制代言"。作为一名法学家,江平从专业观点来看待此事,也有其道理在。至于这个事件并非法律所能穷尽,则可另谈。舆论对吴敬琏等原被看作是"公众良心"的专家的攻讦,也有类似的误读。说白了,专家意见与一时的公众利益并非完全一致的。我们不仅要认可专家应具社会良知,更应尊重专家的学术良知。否则,很难理解江平、吴敬琏等学者的话语逻辑。

 

此外,特别推荐林达先生的《一个首相的故事》。这篇文章应来自于林达的新著。不过,发在关天的为完整版本。我们从这一期开始,还将选摘网刊读者来信,与读者保持密切交流。还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正在征召网刊志愿编辑人员,准备在不久着手整理关天茶舍历年的精华文章,制作成文集。对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发信报名参加。(孤云)

 

■来信

 

新一期关天网刊收到了,非常非常感谢你们!

每次收到网刊,我都像拿到自己喜欢的书一样,有些迫不急待,又有些害怕损坏了的感觉。

这一期还没有细读,但我还是忍不住先来感谢你们。最让我感动的是,你们关心的是社会---现时的社会。

希望你们保重身体!

也期待你们能坚持下去!把关天网刊坚持下去!把关天网刊的精神坚持下去!

谢谢你们!(haofj75)

 

主编:孤云

编委会成员:孤云 静娅 押沙龙 大国小民

本期轮值:静娅

 

申明:本期封面图片源自网络,作者不详,特此致谢!

 

《关天网刊》通过电子邮件发行,订阅请发信至 guantian@googlegroups.com guantianwangkan@gmail.com

《关天网刊》于每月1 日、16 日出版,凡邮件订阅未收到者请发信索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