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时事评论 |
银行收费“有压力”、“未解决”
文/魏英杰
6月1日起,国内几大银行开收0.3元跨行查询手续费。同一天,广东建行和农行试点调高同城跨行取款手续费,从2元笔上调到4元笔。此情此景,可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有意思的是,用最近网上流行的“有压力”、“未解决”两个词来分析银行收费问题,颇为贴切。该流行语出自一部网络短片:一位老伯在车上打手机被坐后面的小伙子拍了拍肩膀,便不依不饶指着小伙子骂了六分多钟。现场偷拍短片被放到网上后,这位香港“巴士阿伯”的形象及他所说的“有压力”、“未解决”等话立即不胫而走,火暴程度直逼“馒头血案”。
国内银行加大业务收费力度,除了显而易见的利益诉求外,可以用“有压力”三个字概括。一方面的“压力”来自于中国银联。从查询收费到跨行取款收费,始作俑者均为银联。虽说银联创立之初并“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正如有评论所称,成立不足四年的银联如今不仅变身为一大利益主体,且不无垄断嫌疑。当然,银联收费“压力”到各家银行便被转化为“动力”。比如此次开收查询手续费,本为中国银联向银行收取,结果却被银行转嫁到持卡人头上,最后成了银联、发卡行、受理行各收0.1元“利益均沾”的局面。对此,新华社评论说,要“警惕某些领域金融服务的垄断格局”。
另一方面压力来自于国内银行资本金不足的现状。为应对中国金融业今年底结束保护期、全面向外资开放的变局,银监会规定所有商业银行到今年12月31日资本金必须达到8% ,而目前国内银行资本金缺口达1万亿以上。资本金是银行抵御金融风险的重要防线,也是银行竞争力的直接体现。据专家介绍,国内银行存在资本金不足在于信贷规模过大、不良资产过多等原因。换句话说,就是银行盈利能力有所不足。而这正是银行转而向用户收取“苛捐杂税”(有人大代表语)的一大背景。
但是,相比于总体规模达1万亿以上的资本金缺口,或者和银行畸高的不良贷款比(2004年底,中国主要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高达13.21%),几大银行兴师动众从持卡人身上“广开财路”所能获得的资金,不过是其中一小部分。套用“巴士阿伯”的话,银行“有压力“,但收费“未解决”(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鉴于公众的排斥心理,此举到头来说不定反而得不偿失。
不过,国内银行收费高潮或许还在后面,数十项按规定可以收费的项目正蓄机待发。这也可以说是银行收费“未解决”的另一种解释。让人遗憾的是,正如将自己的“郁闷”迁怒于他人的那位“巴士阿伯”,面对国内银行的强势地位,老百姓基本上没有“回嘴”余地。以此来看,持卡人今后还会“有压力”,而且压力短期间内也是“未解决”。在这样的情势下,理财专家开出少用银行卡、使用网上查询免费服务等“药方”,公众大可择其善而从之。
2006年6月4日,6月5日《杭州日报》
前一篇:郭敬明“抄袭有理”,谁之过?
后一篇:当代玄幻小说无非网游衍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