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批评 |
从韩版伪书看文化体制改革
文/魏英杰
据日前《东方早报》报道,有知情者透露,目前市场上多数韩国网络青春小说均为“中国制造”的“伪书”,并揭露其三大炮制方法:侵权翻译、冒名出版;雇佣“枪手”虚拟作者;假冒“合著”。随后记者跟踪调查又发现,有些所谓的韩国网络青春小说根本看不到韩语原文,甚至授权书都有伪造嫌疑。
这一切作伪手法与近两年来风行一时的励志类伪书何其相似。对图书市场稍有关注的人可能还记得,去年5月份新闻出版总署紧急叫停《没有任何借口》、《执行力》等19种伪书,此前这些伪书在市场上广为销售、一版再版。而这一次,惯于跟风、造假的“伪书军团”无非将阵地转移到韩国青春小说市场罢了。
如果“在商言商”的话,不得不承认伪书制造者的市场敏感性。他们往往能够抓住每一波市场热点,采用上述惯用造假手法以达到赢利之目的。可以说,在图书市场,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市场规范被有的出版商抛之脑后而不顾,在他们眼里只有利润至上原则,绝无基本商业规范可言,更谈不上什么市场诚信。
当然,与造假者谈市场诚信,无异于与虎谋皮。虽说韩版伪书横行的表面原因在于作伪者缺乏市场诚信意识,但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为什么在图书市场,伪书风波一浪高于一浪,且不见消歇迹像?又是什么原因让作伪者几乎不受相关法规、市场道德的约束而横行无忌?
众所周知,现在市场上很大一部分图书是书商通过向出版社购买书号出版的,也就是所谓的书商+出版社运作模式。这样的运作模式虽有一定现实土壤,但由此也产生不少问题。首先,这将导致责任模糊乃至落空现象。出版社虽然名义上要为一本书的质量(包括内容上的“质量”)负责,但并非实际“责任人”,真正的“责任人”——书商却很容易免于监管,打一枪换一炮。再者,由于目前的出版社都是国有文化事业单位,基于这样的单位性质,相关责任人也很容易逃脱处罚。这都不利于对图书市场的监管。
更重要的是,这种运作模式导致图书市场畸形发展,缺乏充分的、必要的市场竞争。而没有充分的市场竞争,书商的趋利野性自然加倍放大,什么书赚钱就出什么书,图书市场跟风现象严重、伪书横行的原因就在于此。而有些规模不大的国营出版社依赖买书号维生,因为不用承担经济风险,也没有明晰的问责机制,以至把关不严、书号“失禁”自是难免。
前些时候,身兼商人、作家双重身份的海岩指出,现在的文化落后于市场。从图书出版界的书商+出版社模式来看,不难理解这句话的内涵——目前我国的图书出版领域,还没有达到真正按市场交易原则办事的程度,或者可以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也正因为如此,国家在今年初颁布实施《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要求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立足于此,一方面要加快文化企事业单位的转制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快开放民营资本进入图书出版领域,让民营书商承担相应的市场责任和义务,对自身的市场行为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如此,也才能逐渐消弭形形色色的伪书横行现象。
2006年2月20日,2月22日《晶报》
文/魏英杰
据日前《东方早报》报道,有知情者透露,目前市场上多数韩国网络青春小说均为“中国制造”的“伪书”,并揭露其三大炮制方法:侵权翻译、冒名出版;雇佣“枪手”虚拟作者;假冒“合著”。随后记者跟踪调查又发现,有些所谓的韩国网络青春小说根本看不到韩语原文,甚至授权书都有伪造嫌疑。
这一切作伪手法与近两年来风行一时的励志类伪书何其相似。对图书市场稍有关注的人可能还记得,去年5月份新闻出版总署紧急叫停《没有任何借口》、《执行力》等19种伪书,此前这些伪书在市场上广为销售、一版再版。而这一次,惯于跟风、造假的“伪书军团”无非将阵地转移到韩国青春小说市场罢了。
如果“在商言商”的话,不得不承认伪书制造者的市场敏感性。他们往往能够抓住每一波市场热点,采用上述惯用造假手法以达到赢利之目的。可以说,在图书市场,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市场规范被有的出版商抛之脑后而不顾,在他们眼里只有利润至上原则,绝无基本商业规范可言,更谈不上什么市场诚信。
当然,与造假者谈市场诚信,无异于与虎谋皮。虽说韩版伪书横行的表面原因在于作伪者缺乏市场诚信意识,但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为什么在图书市场,伪书风波一浪高于一浪,且不见消歇迹像?又是什么原因让作伪者几乎不受相关法规、市场道德的约束而横行无忌?
众所周知,现在市场上很大一部分图书是书商通过向出版社购买书号出版的,也就是所谓的书商+出版社运作模式。这样的运作模式虽有一定现实土壤,但由此也产生不少问题。首先,这将导致责任模糊乃至落空现象。出版社虽然名义上要为一本书的质量(包括内容上的“质量”)负责,但并非实际“责任人”,真正的“责任人”——书商却很容易免于监管,打一枪换一炮。再者,由于目前的出版社都是国有文化事业单位,基于这样的单位性质,相关责任人也很容易逃脱处罚。这都不利于对图书市场的监管。
更重要的是,这种运作模式导致图书市场畸形发展,缺乏充分的、必要的市场竞争。而没有充分的市场竞争,书商的趋利野性自然加倍放大,什么书赚钱就出什么书,图书市场跟风现象严重、伪书横行的原因就在于此。而有些规模不大的国营出版社依赖买书号维生,因为不用承担经济风险,也没有明晰的问责机制,以至把关不严、书号“失禁”自是难免。
前些时候,身兼商人、作家双重身份的海岩指出,现在的文化落后于市场。从图书出版界的书商+出版社模式来看,不难理解这句话的内涵——目前我国的图书出版领域,还没有达到真正按市场交易原则办事的程度,或者可以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也正因为如此,国家在今年初颁布实施《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要求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立足于此,一方面要加快文化企事业单位的转制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快开放民营资本进入图书出版领域,让民营书商承担相应的市场责任和义务,对自身的市场行为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如此,也才能逐渐消弭形形色色的伪书横行现象。
2006年2月20日,2月22日《晶报》
前一篇:北大“拆园”事涉大学精神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