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代文化的街角影像

(2005-11-28 18:15:20)
分类: 文化批评
中国青年报·文化博客
 
当代文化的街角影像
 
孤云
 
 
  街角,边缘的、被漠视的、不为人所关注的地方。以此为下列文化现象立一存照,再恰当不过。
 
  北京市文物局日前对大高玄殿、孚王府、皇史宬等7家文保单位下达了安全隐患整改通知。这几处地面文物大多还在超期服役,“再不采取保护措施,就会被毁了”,而要腾退与修缮需要大笔资金。
 
  问题在于,保护文物缺的仅是资金吗?孚王府大门口乱堆放垃圾,这是缺少资金的缘故吗?有的产权和使用单位有钱盖高楼,对于这些建筑物却连基本安全防火措施都没有,这又哪里是钱的问题?想想年初那场“圆明园铺防渗膜风波”,岂是钱不钱的问题。观念,恰恰是文保观念的缺失,才是导致北京一些地面文物现状惨不忍睹的关键———没有善待文物的理念,即便修缮一新的文物最终也逃避厄运。
 
  在古董保护方面,恐怕也有着一样的症候。伍廷芳外曾孙赵泰来先后无偿捐赠估价达8亿元的5万件文物给广东艺术博物馆等单位的消息,近日为媒体所广泛报道。对此,我只想问一句:文物收藏单位,你们准备好了吗?民间收藏家捐献文物的情怀值得赞赏,有的博物馆、图书馆对待文物的态度却是堪忧。2002年底,“巴金赠书惊现旧书摊”事件就是一种警示,而当年即已承认此事的国图至今未公布调查结果。
 
  文物保护让道于经济发展,文物被扫到经济社会的“街角”。这大抵是与经济发展极不相称的一道颓败文化风景线。而且流风所及,文化领域似乎无不遭此“伪市场经济”的冒犯。前不久,人文杂志《书城》第三度传出停刊传闻,此前大概是投资方最后选择留守而逃过劫难。据悉,其他同类杂志如《书屋》、《万象》也是步履蹒跚,天天都是“寒冬”。
 
  文化被边缘化,却不妨碍文学青年从“街角”想望所谓文坛。几天前就有位男文青想出书想疯了,在长沙街头来回裸奔,推销他那部“探讨怎样活得像个人”的书稿。文青们自网上写作而网上炒作,又从网上一脱成名演变到今天现场裸奔,进化速度不可谓不快。还有数量庞大的写手如潮般涌入各大玄幻小说网站,成为驻站作者。这其中有许多人,也许是受“有的玄幻小说写手年收入过百万”的个案所蛊惑。可惜的是,更多写手“恐怕是每月几毛几块的拿”。写作是一种个人选择,不过这种际遇实在有点像进城农民兄弟,累死累活也得不到他们应得的权利。
 
  近日在深圳举行的一个文学论坛上,青年文学批评家谢有顺不点名批评了作家余华的《兄弟》,认为该书有的情节根本不符合“中国经验”,更像是好莱坞场景。这正描绘出当代文学的一帧影像———分明被挤到“街角”旮旯了,还要拉出一副“大片”架式。
 
 2005年11月2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