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批评 |
中国青年报·文化博客
我在陈述一系列“荒谬”
孤云
作家余华最近状态继续“失控”,激情转移到了玩博客。他在某门户网站建了一个博客,更新频繁,且乐颠颠地说:“这是我自己的地盘。”不料招来作家、超级网虫陈村苦口劝勉:放着《兄弟》的下半部不好好改,弄什么博客呢?
当年带余华上网玩儿的正是陈村,所以他接着赶紧“申明”:“不是我把余华带坏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如有闪失,责任不在俺。”同时还给出余华博客地址———看明白了没有?这是一个连环套。余华玩博客,是给网站最近举办的所谓“首届中国博客大赛”做广告,而陈村又是在给哥们儿余华捧场。21世纪,“眼球”就是生产力嘛。
最近刚被曝出“少女作家竟成未婚妈妈”的庞秀玉,前几天又传出征婚新闻,引来包括大学教授在内的上百男士应征。这一切实际上与文学无关,是典型的社会新闻,却又没人问一句:为何庞秀玉可以未婚而生育,为何孩子至今无法上户口?媒体只为吸引眼球,对这类“现实关怀”装糊涂,还真一点招儿都没有。日前某地区抽查当地中小学招标购买的图书,发现竟有一个书号出版图书200余种的“一号多书”现象。报道却对书商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是否存在腐败、什么原因导致书商如此“节约”书号等深层次问题提都不提,更别说追着问了。
10月号的《读书》刊登了一组有关“全球千名妇女争评2005年诺贝尔和平奖”活动的文章。然而,列入“争评”名单中的作家王安忆早于今年7月在报纸上明确否认获得提名的消息;前几天“民间防艾第一人”高耀洁教授再次声明退出该活动,并称这基本是“一场骗局或闹剧”。更为诡异的是,《读书》杂志在“编辑手记”中写道:“这的确是‘寻常中闪耀的和平的希望’——也是我们这个世界里惟一真实的希望!”什么叫“惟一真实”?不就是摆明了说自己才是真理的代表吗?这么明显的谬误,校对竟没看出来,我建议扣他100块钱。
说到这,也就是写这篇博客的时候,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结果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了,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获此殊荣。此前推迟公布结果,是因为有位瑞典文学院院士还在对去年的耶利内克愤懑不已,乃至闹情绪走人。品特这个名字,似乎又不在今年诺奖猜谜者的名单之中。据说他的代表作是《情人》,讲的是夫妻耐不住无趣的婚姻生活,彼此放任对方(事实上或精神上的)“出轨”。庸俗者见到的只有庸俗,在我看来,诺贝尔文学奖的“情色游戏”一时半会儿恐怕还歇不住,除非轮到咱们中国人获奖。
李敖在复旦大学演讲,有人问他为什么说自己是500年来写白话文的前三名。他说:“因为我在陈述一个荒谬。……这件事情很荒谬,所以我深信不疑。”以上记录若干新闻,请对号入座。
前一篇:诺贝尔“春节联欢晚会”
后一篇:能以如此方式纪念巴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