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复旦万科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复旦万科),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小学部每个班级的教室后面,都有一个简单的办公区。班主任每天上班,没有什么专门的办公室可进,就在教室里和同学们整天“泡”在一起。
为何要实行班主任进教室办公?课任老师是否会觉得别扭?同学们会不会感到拘束和不自在?家长如何看待?
现场
协助课任老师驯服“皮大王”
复旦万科2号楼三楼五(5)班教室,颜老师正在上英语课。这时,状况出现了。班级里出了名的“皮大王”小鹤(李相鹤)忽然离座,在教室里跑来跑去,一会拿这个同学的文具,一会摸那个同学的脸。“你这样影响别的同学,我要扣你5颗星!”颜老师要求小鹤回到座位,但扣星的惩罚并没有让小鹤安静多久,他又开始了恶作剧,不停地“袭扰”其他同学。颜老师严肃地喊了一声小鹤的名字,目光钉牢他,不再说话。颜老师希望能通过不言自威的沉默,来“降伏”小鹤。但不知何故,小鹤兴奋异常,无法管束住自己。
“小鹤,你忘了和缪老师的承诺了吗?”忽然,教室后面正对后门角落的办公区,在办公桌前埋头写工作材料的班主任缪秋红抬起了头,介入了对小鹤的劝诫。缪老师的话音一落,小鹤真得就安静了下来,教室秩序恢复了正常,颜老师继续讲课,缪秋红则继续写她手上的材料。
下课了,有的同学到教室里的游戏区下棋,有的去阅览区看书,也有一些在课堂上被小鹤“骚扰”过的同学围到缪秋红的办公桌前“告状”。“他说不怕王老师扣他5颗星,因为上节语文课你奖励了他7颗星。”听着同学的“举报”,缪老师皱着的眉头反而舒展了开来。“小鹤调皮,但人很单纯可爱,身上有很多优点,”缪老师对记者说,上节课奖励给小鹤的7颗星,是因为他积极响应学校捐书的倡议,今天到校他从家里带来了14本书。缪老师将小鹤叫过来,没有继续追究他课堂上的表现,而是和他探讨起如何就早晨升旗时小鹤所做的爱心行为表演,写一篇作文。小鹤兴致盎然地和缪老师交流了起来,身上浑然不见了刚才课堂上“毛手毛脚”的影子。
学生
午餐时学生向班主任讨辣酱
班主任成天坐在教室的后面,同学们课间休息玩耍时会不会感到拘谨、放不开呢?同学们的反应,表明记者的担心是多余的。
“这些巧克力和饼干是谁放的呀?”第二节课课间,缪老师从其他班级上完课回到自己班级,发现办公桌上有人悄悄地放了些小零食,心头泛起一股温馨,同学们对她的发问沉默不语。不过,缪老师已经从一两个同学抿嘴偷笑的神情中,猜出了这些小零食先前的主人。“我也会把自己带的小零食分享给同学们,”缪老师说,第二节课间的“点心时间”,并不是校方的“规定动作”,而是她们班的“土政策”。“上了两节课,老师都感觉饿,想吃点零食,孩子当然也会饿,”推己及人,缪老师于是就设立了“茶点时间”。隔家饭总是香的,同学们爱拿自己的小零食和缪老师交换,缪老师也乐此不疲。师生们互通有无,享受零食的场景,让人觉得这不像小学高年级的班级,孩子们分明又回到了幼儿园的时光。
在五(6)班的泉泉(顾泉)眼里,班主任也一点都不可怕。午餐时间,泉泉端着自己的餐盘,凑到班主任王晓玲的办公桌前,望着老师桌上的辣椒酱瓶,馋馋地说,“老师,能讨点辣椒酱么?”泉泉如愿以偿地讨到了老师的辣椒酱,拌进米饭里,津津有味地吃开了。
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泉泉他们已经习惯了班主任老师全天候地在教室里的“存在”,同学们从来也没有将王老师的办公区视着“禁区”,而不敢越雷池半步。“我们经常向王老师讨辣椒酱的,”泉泉说。王老师来自重庆,特别能吃辣,因此她的办公桌上常备有辣酱。孩子们起初对老师能吃辣感到既新鲜有好奇,时常忍不住在午餐时向王老师讨要辣酱,久而久之,班里很多同学都变得能吃辣了,今年班级订餐,居然有超过半数的同学订的是偏辣的韩餐。
课间十分,
泉泉和同学们都喜欢围到王老师的办公桌前聊天。“什么都聊的,比如最近我就向王老师请教过,她的儿子是如何提高学习成绩的,考取了北京一所知名的大学!”
泉泉是个活泼外向的女孩子,她很享受和王老师聊天的过程,以致于聊天的内容五花八门,一不小心,连家中的“隐私”都透露给老师了。“我和王老师联络时,非常惊讶老师对我们家近期发生的事比如谁感冒了,去哪里郊游,和谁聚餐,看了什么电影等等,都了如指掌,”
泉泉妈妈说,王老师半开玩笑地告诉她,这些可不是自己打探来的,都是泉泉主动向她聊起的。“在孩子的心目中,班主任不是那种威严到只能敬而远之的形象,相反,班主任亲和民主,孩子们都把她当朋友,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给她说。”有一件小事,让泉泉妈妈感受到了班主任在女儿心中的地位。暑假里,儿女去美国游学,在联合国总部大厦里,只买了两张珍贵的明信片,一张寄给爸爸妈妈,另外一张,寄给了班主任。
老师
起初“有监督被监督”的感觉
缪秋红多年前从公办学校进入复旦万科,当时正值学校试行班主任进教室办公,缪秋红非常不适应。“这哪还像老师,你分明就是保姆嘛!”过去的同事听缪秋红聊起这个做法,无限感慨。
的确,通常意义上的教师办公室,是学生进来时需要敲门喊“报告”的地方,是一个不仅可以训学生、也能训家长的地方,电脑、电话、打印机、传真机、饮水机一应俱全,除了备课、批改作业、接待家长,老师在办公室里吃点小零食,打打私人电话,和同事们闲聊上一会都可以。进驻教室以后,能体现老师身份感和权威感的外在形式,极大地被削弱了。在教室后面的角落里,一张办公桌,一两个铁皮柜或者一个小书架合围在一起,就是班主任的天地了。“我连喜欢的咖啡都不敢喝,生怕香味飘到正在上课的孩子们的鼻孔里,分了他们的心,”缪秋红说。
不喝咖啡还能够忍受,可每天在教室里,耳边总是任老师讲课的声音、孩子们回答问题或朗读的声音以及下课后的喧闹,还真是个巨大的挑战,“你必须要学会在这种环境里能静下心备课、改作业的本领。”
英语老师刘庆华的极度不适,则来自于“监督与被监督”的感受。“教学有压力,感觉班主任一直坐在教室后面听课。”
刘庆华说,这是起初大多数课任老师的反应,因为很多老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甚至可以说是课堂隐私,他们会很自然地觉得,“我的课堂我做主,”
不希望有班主任存在,更不希望班主任介入到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护。“我一度有查看课表的习惯,了解自己上课班级的班主任是否和自己有重合的上课时间,班主任不在,心中就如释重负。”
如今,复旦万科的老师们,对班主任进驻教室办公早已不再陌生。起初的那种“监督与被监督”的感觉也淡去了。偶尔,班主任介入课任老师的课堂秩序的维护,课任老师不会感到突兀和不自在,相反会感谢班主任,因为这样做,较少了课堂上的“死亡时间”,避免老师授课节奏的流畅性受到干扰,“受益的是全体同学”。
校方
借鉴国外“包班制”的部分做法
谈及推行班主任进教室办公的背景,复旦万科实验学校校长陈舒介绍说,自己曾在境外学校工作过,发现他们班主任“包班制”的做法很有特色,“班主一个人兼任好几门课,同时,他们的办公桌是设在教室里的。”复旦万科的班主任进教室办公的做法,是对“包班制”的部分借鉴。“复旦万科推行小班化、精致化教学,也具备班主任进教室办公的空间条件。”
陈舒说,复旦万科一贯倡导师生关系的和谐民主。如何在课堂上体现?班主任进教室办公不失为一种尝试,班主任全天候地和学生泡在一起,平等亲和地与同学们朝夕相处,拉近的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空间距离,还有心的距离。
当然,这项措施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起初不少老师找过校长,反映这种措施的不适和疑虑。校方耐心做了解释工作。也对老师提出的具体问题加以解决。比如针对班主任提得比较多的私人空间和休息的问题,校方就在教学楼的每个楼层设立了休息室,班主任可接打一些私人电话,接待家长或小憩一会,都可以选在那里。
有趣的事,班主任进教室办公居然产生了放大效应。如今的复旦万科,不少课任老师都喜欢到教室里批改作业,“在教室里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面批,也可以及时地把学生们动态情况与班主任进行交流,”
老师们说。
家长
选择复旦万科就冲着这点来的
五(7)班小悦(杨欣悦)的妈妈很满意自己为儿女选择了复旦万科。五年前幼升小的时候,小悦同时也被另外一所知名度挺高的小学录取了,但经过一番权衡比较,小悦妈妈最终选择了复旦万科。“不夸张地说,该校班主任在教室办公的做法,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小悦妈妈说,小孩子都比较顽皮,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出现一些磕破皮,碰破头之类的小事故。“班主任全天在教室里,可以避免一些安全隐患。四年多下来,孩子也的确没有出现过任何状况。”
泉泉的妈妈则看重班主任全天候坐阵教室的另外一个长处——孩子各科学习的状态,班主任都一手掌握。“我们家长平常和班主任联系较多,通过班主任孩子在学校的完全情况就都清楚了”。班主任的细心和用心,令泉泉妈妈印象深刻。“孩子在上美术课、或做眼保健的时候,班主任老师会在后面悄悄地拍几张照片,学期结束,让家长们用U盘将照片拷回去,制作成长手册,”泉泉妈妈手边现在已经有8本女儿的成长手册,翻看这些手册,女儿一路成长的脚印,清晰可见。“班主任所拍的许多照片,都非常有纪念意义,比如女儿在学校吃第一顿午餐等。”
专家
班主任进教室的做法推广有难度
班主任进教室办公的做法,全市并非复旦万科一家。今年刚刚启用的星河湾双语学校,班主任也在教室里办公。记者获悉,星河湾双语学校也是小班化教学,每个班级不超过25个孩子,有中外籍班主任两名,全部在教室里办公。由于星河湾双语学校采用的主要是美国的教材,它属于国际学校,因此也承袭了“小班化”、“班主任包班制”的做法。
复旦万科的实践表明,班主任进教室办公受到家长、学生的欢迎,利大于弊,这种措施有无在更大范围推广的可能呢?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单单从形式上看,推行班主任进教室办公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技术含量。但是,国外“包班制”下的班主任进教室办公,脱离不了师生关系平等民主这个前提。“不少国家的课堂组织不像国内排排坐那样中规中矩,课桌可以摆成圆形,学生可以在上课时随意走动,”熊丙奇说,而在我们国家,如果课堂教学依然是以灌输知识为主;师生关系中,教师仍处于权威和强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众多的公办学校来说,即便引入了班主任进教室办公的形式,也无多大实际意义。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多数公办学校,目前其实连推行班主任进教室办公的空间条件都不具备。以闵行区为例,近年来为了应对入学高峰的持续到来,不少公办学校要么将部分学生活动室腾出来做教室,要么尽可能地扩充班额,许多教室连后门都打不开,根本有空间设置班主任办公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