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长】-------唐基才是真正的军人
(2009-04-05 14:48:54)
标签:
军事 |
【团长】-------唐基才是真正的军人
看过了《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描写中国远征军抗日题材的电视剧,对剧中塑造的许许多多的人物,尤其是军人,进行了一下分类总结,那些来自天南海北,操着各种方言的,有着各自不同背景的,担任不同职务的军人之中,哪一个才是真正合适的军人?总结的结果是,那位副师座---唐基,才是一们真正合格的军人。
剧中的中国军人类型大致可分为三类:
1、
虞啸卿是军人世家出身的子弟,受过高等教育,毕业于正统的国家军事院校,青年从军,经受过战灰的洗礼,有着青年人的一腔热血和报国之志。从小以岳飞为榜样和楷模,力图打造一支勇猛顽强、纪律严明的作战部队。他手下的年轻军官张立宪、何书光等人,对虞啸卿本人无不崇拜的五体投地,誓死效忠。笔挺的军装,挺拔身板,严肃几近冷酷的面孔,正是这类军人的写照。他们不畏惧战场上的死伤,他们靠的是一个信念和自己的理想来支撑。但是当他们的这种信念和理想一旦被击破,他们很容易就倒下了。龙文章和孟烦了,在沙盘的模拟战中,以无赖的打法击败了虞啸卿及其所部精心策划作战方案之后,虞啸卿本人直挺挺的摔倒在门外,甚至打算举枪自尽。不是因为他的作战方案失败,而是因为他的信心被击溃,被一个虽然他赏识,但是却从内心里看不起的无赖军人所击溃。他手下的年轻军官,张立宪何书光等人,恼羞成怒,当街追打羞辱孟烦了。都表现了这一类军人的最大弱点,就是心理上的不成熟。盲目自信,一直以天之骄子自居,赢得起,输不起。到了最后总攻开始前,唐基一面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撤走了团营级指挥官,一面用岳飞的例子举证,晓以利害,立刻瓦解了虞啸卿的全盘计划。虽然虞啸卿本人有过想亲自带兵攻击和枪毙唐基的冲动,但是最终还是服从了唐基的劝说和上级的命令,以至龙文章给他的最终评价是:这娃儿越来越象唐基了。这个“娃儿”的评价,一语中的。历史上,这样的将军,有赵括、马谡等人。他们虽有志向,却并非合格的军人,最终只能是误国亡身。
2、
以龙文章为首的一批炮灰们,来自天南海北,操着各地的口音,为了一锅猪肉炖粉条子团结到一起。他们当兵,多数并非本意,并不象虞家军那样,全体都存着一腔报国之志,有着杀身成仁的勇气。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弱点,他们当兵的第一目标就是----活下去。孟烦了的总结最为精辟,别人可以叫我们炮灰,我们不能自己把自己当炮灰。这一群人,表面上是一群无赖,为了生存,可以不择手段,但是骨子里也有着一些残存的男儿血性和爱国之情。这些人,是当年大多数中国军人的代表,尤其是国军的代表,他们在对日的作战中,英勇作战,不畏牺牲,严格上说,他们没有信念,如果唯一可以称得上信念的,就是一条----生存。只有打败日本,才能生存下去。这只在8年抗战中锻炼出来的队伍,一旦进入了内战,失去日军这个对他们生存最大的威胁,他们也就失去了作战的信念,所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全线败给了小米加步枪但是却有着坚定信念的共军。这批军人,也不是真正合格的军人,他们是天生的良善之辈,防御型的军人。只有在国家、民族、乃至个人的生存都受到了威胁的时候,他们才会挺身而出,抛头颅、洒热血、为了生存而战斗。
3、
这个操着一些河北省口音的副师座,虽然在剧中是个配角,但是却是真正军人的代表。剧中没有仔细交待他的来历,但是可以看得出,他也是一个少年从军,跟随虞啸卿的父亲,打了一辈子仗的老兵。年轻的时候,他可能也象张立宪、何书光等人一样,有着血性和抱负。经过了几十年戎马生涯,血与火的洗礼和磨练,他已经完全的成熟了。他可以低下头,逢迎上司,为了给自己的部队争取来更多的利益。这一点,龙文章也是这么做的,牺牲个人的颜面,换取团体的利益,我们现代社会讲的团队精神,不就是这个吗?
唐基与郝兽医,两个老人聊起了儿子的事情,两个人抱头痛哭,老泪纵横,完全忘记了官兵等级的差异,有的只是两个老人之间的推心置腹,可见其性情之中的良善,并非是冷血之人。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在上级下达停止攻击的命令以后,他坚持的执行的了上级的命令,这一点难道错了吗?在预见到虞啸卿有抗命的可能时,唐基预先撤走了团营级指挥官,瓦解了虞啸卿的进攻意图,作为一个副手,他这样做,保全了虞啸卿的个人前途,作为一个副师长,他保全了全师更多士兵的血没有白流,这是一个多么称职的副手啊。至于牺牲了那200名突击队的生命,也并不是他本人的意愿,是上级从大局的考虑。
在虞啸卿暴跳如雷,要亲手枪毙自己的时候,唐基并没有选择逃避,只是用了短短一席话,举了岳飞的例子,就能让一头红了眼的狮子,老老实实的坐了下来,完全变成了一个乖孩子,足见唐基之智慧和勇气。
这样一个有勇有谋,成熟老练、甘于奉献,完全服从的军人,才是真正合格的军人,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样的军人,永远是军中的脊梁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