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资成立项目公司时,政府怎么去判断占多少股权比较合适?

(2018-09-14 11:13:19)
标签:

转载

【情境】看到目前的PPP案例中,政府方在项目公司中的股比有各种情况:1、象征性的出点,1%—5%;2、稍微出点,20%左右;3、49%。目前,政府方有没有合理的方法去判定出资比例呢?

【黄文军】首先看当地政府有没有钱,如果没钱,主要从一票否决权和知情权的角度考虑股权,象征性占2%就行。如果政府有点钱,就可以从几方面帮助政府设计科学的股权结构。一是考虑项目的自偿率。如果项目自偿率低,后期主要为政府付费,需要平衡前投后补的关系,前期投入少,意味着后期运营补助就高。建议政府当期有钱不妨多投一点,减轻后期压力,防范财政风险。股权结构设计上,如按照社会资本自有资金投资回报率测算,可以将政府投资补助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股权投资,一部分作为资本公积投入项目,政府股权占49%,通过上述方式降低引入的社会资本自有资金,从而降低后期的运营补贴。这种方式通常用在投资规模达100亿以上的项目。二是考虑引入多少社会资本从经济上对政府是合算的。举例说明,引入社会资本的投资回报率为8%,对于银行贷款有一个率差,政府是亏的。但是引入社会资本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和建设成本,对政府是赚的。一亏一赚之间有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是适宜引入社会资本的规模。超过这个平衡点,经济账上政府就亏了,小于这个平衡点,政府就赚了。 综上,政府占多少股权,与地方政府财力、项目规模、项目自偿率等有密切关系。需要因事制宜给地方政府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还是老话,ppp项目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不可轻易套模板。
【陈民】我试着从目的角度探讨一点。如果出于监管的目的,那么二分法来探讨:

一是对于相对比较成熟、易于监管的项目,那么政府没有必要参股。比如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口安个监测计量装置就可以了,依靠PPP合同监管足够了,不必参股搞复杂化。

二是对于相对复杂、社会影响力大的项目,政府希望在项目公司中参股的,象征性出一点资就可以了。

如果需要政府出资来减少社会资本的出资压力,那么要做好财务方案的平衡设计上面描述已经十分专业详尽了。

另外个别情况下政府下设的行业平台公司,在某些方面也有所专长,在建设、运营中也可以发挥专业作用,那么要综合考虑一下政府公司跟社会资本在项目中的贡献度。

项目公司一般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是最高决策机构,对于政府的少量出资,可以在需要股东会一致同意的事项中加入政府希望参与意见的事项;另外政府股东也可以要求一个董事会席位,在董事会层面提出对项目公司运营重大事项的知情权要求和表决权要求。公司章程订立的时候直接把这些内容写进去就可以了,不涉及到修改,因为项目公司成立和订立章程时,政府方股东一会直接参与,并不是后进入的。

【王东】个人认为政府出资比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政府是否具备足够资金

个人认为政府方出资入股一方面是希望加强对项目运作的监管,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希望通过出资的方式获得一定的短期收益。

监管层面。当前,PPP模式推广已成为国家战略,各部委正致力于推进相关政策的制定,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PPP法律体系。同时,在PPP实施方案及PPP协议中可以约定清晰监管构架,明确政府对项目各项监管权力,做出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权利义务安排。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项目所有手续的办理、涉及财政支出的监管都在政府方,政府方对于项目公司资金的使用情况、经营状况等也同样具有知情权与监督权,政府参股项目公司的比例的是否还会直接影响对项目公司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

二、市场的接受程度

出于对市场竞争状况的考虑,应充分考虑社会资本以及资本市场对于不同项目政府参股比例的接受程度,如因参股比例问题造成市场竞争不够充分,那么PPP项目实施效果可能就不够理想。

【邓肯】个人提点自己的想法,就目前跟多个地方政府交谈过的感受,他们对入股的多少取决于他们有多少钱可以去用于这些项目和项目的收益情况,具体入多少股对他们更有利他们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就项目而言,目前大多数地方政府希望出的越少越好,甚至不愿意出资。所以,股权出资的多少一般咨询机构根据项目的情况会给予政府一些建议,政府在做决定。

原文链接http://www.datouz.com/question/693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