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0623艰难的SpringQuarter一些记录和感想

(2022-07-17 09:02:46)
分类: 美国上学
20220623艰难的SpringQuarter一些记录和感想

总说我家小朋友的学习,其实我也一直在BC里上课,BC是我们这里的社区大学。这次就来说说我的春季学习吧,春季学期是从3月份开始到6月下旬结束。6月23日交完BC Spring Quarter最后一个作业,我觉得真是疲惫不堪,总算是结束了。春季学期,我给自己报的课或参加的学习活动太多了,最后都快崩溃了。来回顾一下我的Spring Quarter。


先来数数Spring quarter我上了多少课 

  • 这学期在BC我选了三门课 English 101, ECED 120和EDUC 115。

  • 我还在Library里报了一门pronunciation 课,每周一、三晚上上两次课每周二下午参加Talking Time口语,还参加了一个中文读书俱乐部

  • 报名了华家会的课程《勇敢面对,真实表达》这个课可不是听个课就完了,还有组练习,实践打卡,需要很多的练习,也很花时间。


细说一下我上的课:

首先说说English 101,这个课简直是要了我的命了,如果没有这门课,其它课加一起也不是问题,就因为这一门课,我觉得其它的课都是问题。据说这门课能Pass的话,就具有美国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写作、阅读水平了。在2021年冬季ABE的课程结束的时候,测评说我已经达到了可以上English 101课程的水平。有点意外,因为我认识的许多上ESL、ABE的同学都是梦寐以求想上English 101,但是屡次考试都不能通过,最多就是093的水平,之前,我自己也考过两次,也都是093的水平,要知道如果为了上101而单上093的英文课要$700/学期,而通过ABE课程来测评英语水平只花ABE的课程费,才$25/学期,所以许多093水平的学生一直在ABE课里学习,希望能直接达到101的水平,可以省很多学费。但非英语母语的学生,通过ABE学习,直接通过测评达到上101课水平的学生很少很少。当老师告诉我通过测评,可以直接上English101的时候,我真是太意外,太惊喜了。这个English101是正式的算credit的课程,学费是$700/学期。这正式的课和ABE、ESL这种$25/学期国家补贴的课程太不一样了,这难度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以前的课,对我的英语水平来说一点不难,而且作业很少,最多半小时就完事儿了,但是101的难度和作业成几何级数增长,要看很多的阅读文章或相关主题视频,而且文章有的学术特别晦涩,特别无趣。101就是教我们英文写作,一学期写两个大作业一个是literacy narrative,一个是academic essay。Literacy narrative的主题是通过一件关于阅读或写作的事情,改变了我的生活或人生,这个类似于在美国申请大学的时候写的文书,一件(小)事情改变了我的人生,以小见大;另一个academic essay主题是Do we need learn Standard America English?同时还要做语法作业,有讨论作业,写作技巧的书要读,每周二、周四都是作业的deadline,时间特别紧。每次都不是一个作业,而是三、四项作业,总有写作的作业,而且前后作业之间是有关系的,你第一个作业不做,可能后面的第二、第三个作业就没法做。特别是essay的写作作业,完全没法自己在那里想或编,必须得看老师给的资料,要用资料里的内容来做事例写essay,这就必须得看资料,还得看懂,那十几页,几十页的资料,看的我点灯熬夜的,自从进入写essay阶段,我基本都是晚上11:30pm以后睡觉,还常搞到十二点以后,我真是没想到,大学毕业后二十多年,活了半辈子,我还要投入这么大精力学习,比我上大学那会儿学的都认真。我觉得我简直都要被作业逼疯了。这101的essay写法和以前上ABE、ESL的essay写法不一样,不是说我写明我的论点,然后写出我的理由,再给每个理由写出支持事例就完了。这个academic essay,
  1. 要先把你了解的正反方的观点都写出来,而且要写的客观,不带个人的观点和倾向的写,相当于其他人的文章概括总结,然后再写自己的观点、论点theme。这就需要有很好的归纳总结的能力,需要把老师给的正反方资料的内容看懂。

  2. 根据论点,再写自己的理由,理由分三类:个人亲身经历、资料里的事例、自己所在的社群里集体的意见、经历或感受,可以用直接支持自己观点的事例,也可以用反对自己观点的事例,如果能用反方的事例来证明对方是错的,自己是对的,相当于让对方自相矛盾,这样更高级。总之就是要显示出自己对这个主题了解的很全面,正方、反方都了解了,做了critical thinking以后,才写出自己的essay。

  3. 文章的结构最最简单的是五段式,这个跟以前基本一样,但要求真是高太多了,

  •  

    introduction paragraph, 要写出已经了解的相关论题的正、反双方观点,写明自己的论点,定义出自己essay的面向读者,
  • body paragraph(一般二~三段,每段是支持论点的一个理由,所以二/三段就是二/三个理由),每段body paragraph写完,写到下一段的时候,第一句话要写transiction sentence,每个理由有二~三个事例做论据。
  • 最后一段就是conclusion paragraph,要以小见大,要把主题升华。
老师是很有教学经验的,一步一步的教,带着我们做练习,一段一段的学习如何写,看似根本没法完成的写作任务,还真就一点一点的写完了。先练习写introduction paragraph,然后是body paragraph,conclusion paragraph,每种段落如何写,等把每个种类的段落都练习过如何写以后,又把各段组合起来,再扩充完成整个写作,有draft, final drfat 和final version。期间还有同学互评环节,每周有老师答疑。我几乎每周都参加答疑时间,我的introduction paragraph, body paragraph, conclusion paragraph, theme, transiction sentence每一个点都没有一次就能写对的,第一遍都写的不太对,在答疑的时候,老师给出意见再修改,真的学的特别不容易,有时候改一遍相当于又重新写了一遍,连论据都出了一个错。真是太不容易了,由于老师给的资料文章太难懂了,deadline时间又太紧,有时候,我都顾不得查单词了,直接把英文文章copy下来,放在翻译器里翻译成中文,以加快理解速度,好把作业按时完成。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学期结束的时候,我的English 101成绩是A。现在想想,English 101这么难学,很多人学101是为了以后上大学,拿学位才学的,我上课主要是为别闲着没事儿干,我以后又没想着念个学位,现在这么辛苦的学101,真是没必要。要是上101之前,我知道要学的这么辛苦,我估计都不会报名这个101,或者这一学期只报名101不再报名其它课程了,同时上这么多课程,连全职学生在这里也很少会这么报名的,精力真的是顾不过来。


然后是ECED 120和EDUC 115,这俩门课都是关于教育的。ECED120是一门实践课,每周要去幼儿园做观察三小时,回来写报告,其它的就是看书写作业,3个学分。EDUC 115是纯线上课相当于中国的函授,根据老师的教学大纲,课程安排,看课本、网上查资料自学,作业就是参与网上讨论和写报告,5个学分。因为我完全没有教育方面的实践和经验写那个报告特别费劲,每次都要写一、两天。EDUC115,把0~15岁的孩子分为四个阶段,The first two years 0~2岁,early childhood 2~6岁, middle childhood 6~11岁, adolescence 12~15岁,从每个阶段的生理、认知、心理三方面来科学理论的讲解孩子的成长、发育和变化,有许多观察、事例;各个时期的特点、相关的教育理论。ECED120这门课是实践课,要去幼儿园做观察,也因此让我对美国的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美国的教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的地方让我感到非常震撼。我做观察的这个班的孩子是4岁半左右,下面是我在幼儿园观察到的情况:
  • 这个幼儿园的教室是分区域的,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功能,比如这个区域是画画的,那个区域是玩过家家的,这个区域是搭积木的,那个区域是拼图的。。。每个区域大小不等,能参与的人数也从2人到6人不等,每个孩子有一个写着自己名字的name stick,自由活动的时候,都要带着自己的name stick。每个区域的墙上根据可容纳的孩子数量,都有2~6个小兜可以插孩子的name stick,一个小兜可以插一个name stick,当小兜插满了以后,就不能再加入新的孩子来玩了,要想玩就得排队,等先到的孩子玩够了,拿走自己的name stick,有小兜空出来,就可以加入新成员玩了,这是规则。一次一个小女孩A第一个来画画区域玩,但是她没有拿name stick,后来又来了两个小女孩B和C,分别把自己的name stick插到小兜里,因为这个区域只容纳两个人,只有两把椅子,最后来的女孩子C就要求A把椅子让出来,并指着小兜里的name stick说,应该是自己坐在这里。A非常不情愿,但是还是让出了位子,然后站在旁边可怜丂丂的看着B和C画画,看了几分钟以后就走了。我后来问老师,A虽然没有插name stick在兜里,但毕竟她是第一个来了,C就这么让她走,对不对?老师告诉我说这样做没问题。来这里玩就得把name stick插兜里,以兜里的name stick为标准,不以谁先到为标准,这就是这里的规则,她知道规则,所以C让A走,她要遵守规则。这就是在教孩子们学会理解遵守规则,学会独立(independent)。

  • H在搭积木,已经搭了很大一座城堡,突然城堡就塌了。H毫无思想准备,看到自己搭了半天,高大的城堡就这么突然塌了,非常的受挫,不能接受,一下子就哭了。然后老师过来了,问他发生了什么?这积木是怎么倒的?是别的推倒的?还是自己倒的?H哭着说是自己倒的,老师又再次确认,在弄清楚H哭的原由以后,对H的城堡倒塌表示了共情,so sad your castle fell down,然后老师让H跟着老师深呼吸三次(deep breath three times),一次深呼吸三次不能让H平静下来,就又做了一次深呼吸三次,之后H 的情绪明显平静下来。然后老师问H现在是什么感受,H说觉得很难过,老师又问他那他想怎么办?H在那里想了一会儿,没有说什么,停了一下,老师就又问他想怎么办?看H还是说不出来什么,老师就给他说了几个解决方案:1、自己继续搭积木再建一个城堡;2、和旁边小朋友一起玩积木;3、把积木收拾起来,去玩其它的玩具。H想了想说,他要继续自己搭积木,于是H把眼泪擦干,立刻又很专注投入地开始搭新的城堡,就像刚才没有发生过倒塌事件一样。老师这波操作流程,真是很震撼我,这不就是正面管教、非暴力沟通里教的那一套,明确事实,说出感受,找到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嘛。只是成人学习的时候是有理论讲解的,孩子不懂理论,直接就是实际操作。难怪西方人都特别理智,这一套真是从小就学,从小养成习惯,已经融入骨髓了,长大了人家不用学理论,遇到事情,直接就会用。在小朋友发生矛盾的时候,老师总是让孩子们先冷静下来,再说出感受,如果孩子们表达不出来,老师就引导孩子说出来,让孩子想出解决方案,如果孩子们想不出来,老师就帮他们一起想,但是每次都会不只有一种解决方案,都会是二~三个方案,然后让孩子自己选一个他们自己想要的方案。

  • 老师教孩子们学会说No。如果自己不愿意,就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No。被说No的孩子要理解,当你的小伙伴跟你说No的时候,不是说你们以后就不是朋友了,只是说这会儿他不需要和你玩或分享,但这不意味着以后你们就不能再在一起玩了,你们一直都是朋友,以后还能一起玩。玩玩具要排队,想和别人一起玩,要先询问正在玩的人愿意不愿意,不愿意,就要等待。。。所以这里的孩子很少因为抢玩具或和谁一起玩而哭闹,他们能很平静的接受排队等待或暂时不在一起玩。这里的孩子相对于国内的孩子很有边界感,可以清楚表达自己想要什么,敢于say no,对于别人说的no,也可以坦然接受。    

  • 一次G的两只鞋的鞋带都开了,A老师发现以后就把他拉到一边问他,你的鞋带开了,怎么办呢?G想了想说要把鞋带系上。老师就问他,那怎么系呢?G说我自己系鞋带。老师就问他,你学过系鞋带吗?人教过你系鞋带吗?G说没学过,没人教过他系鞋带,然后就自己蹲那里开始系鞋带,看他系鞋带的样子,就是不会系鞋带,G在那里鼓捣半天也系不上鞋带。这时,另一个老师带着学生们正在讲故事,G已经缺席一会儿了,A老师就问G,你是想继续系鞋带?还是回课堂去听另一个老师讲故事?G说我想去听故事,于是A老师就把G送回上课区域听故事。故事一讲完,孩子们可以自由活动的时候,G马上就起身来找A老师,并跟A老师说请她帮助自己系鞋带。A老师一边蹲下身给他系鞋带,一边说,我就是在等你的决定。这件事,对我的触动也特别大,我觉得这要是发生在国内,首先家长、老师不太可能让一个鞋带散开的孩子四处走动的,成年人会觉得鞋带开着来回走路会出危险,不会等着孩子自己决定是否系鞋带,一定会立刻马上就给孩子把鞋带系上,这样快速省事。孩子是安全了,但也错过了一个让孩子学习体验做决定、寻找帮助的机会。这是一个对成人来说短期结果和对孩子来说长期结果的一个碰撞和抉择,我觉得这边的老师的做法更有利于孩子的长远成长,这更需要耐心。

  • 老师很注意对孩子们及时鼓励,当老师做一件事儿,让孩子们等待了以后,老师会和孩子们说,谢谢你们的耐心等待,让我们来拍拍自己的背吧(表达肯定和鼓励)。一有机会,老师就会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谢谢孩子们的配合。

  • 孩子们已经养成了用完玩具、工具以后把用品归位的好习惯。每次自由活动快结束的时候,老师都会提醒孩子们收拾东西,把各自用的东西归位,只有东西都收拾完了,活动才是真正结束,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

  • 美国幼儿园老师对待班里的刺头儿和淘气包也是盯人战术。每次大家坐一起听课讲故事的时候,老师都让几个淘气包坐到眼皮底下,让他们坐在最前排或身边,把要好的容易聚在一起说话的孩子安排分开坐。

  • 这个班的小朋友,每天上下午各有一次一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每次户外活动出门的时候,老师都会带着一个急救包,还有一个冰袋箱。几乎每天都会有小朋友因为磕碰而受伤,他们就会跑去找老师,老师给一人发一个冰袋敷在受伤处。有一天,门廊下面或站或蹲,一溜受伤的孩子,有鼻子出血的,有磕了头的,有磕了腿的。


我回家和老公讲了我在学校里看到的事情,他也非常感慨,然后给了一句”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人是小ZF,个人都很自立。” 他这句话真的是让我眼前一亮。是的,这就是文化差异,是从小Baby的教育上就体现出来了。这种文化差异真的是从小就融到骨血、脑子里的,一遇到事儿,就会产生本能的不同的反应的,做出不同选择。为什么美国人选择这样的San Quan Fen Li的结构,为什么是小ZF?咱们为什么就是大ZF?为什么就能一Dang制这么多年?这真不是说光靠大学出国留学就能完全学到、体会的。就算学到了一些west education,回到国内,和国内的强大的中式文化之间一定会产生conflict,最后如何融合,都是一个很长期很复杂的事情。
比如我家小朋友在这里,我们就遇到了非常大的文化冲突。小朋友小学五年级过来的,如今已经在这里上了三年半学了。他现在是我家英语最好的人,对英语的许多梗理解的特别到位,说明他对英文的文化理解融入都是远远超过我们的。例如,那天他跟我说你知道YouTube的反义词是什么吗?我想半天也想不出来,他说是MePipe。我想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是You对应Me, tube 对应pipe,他特别期待的看着我说,你不觉得好玩吗?我真是没觉得有多好玩。但是想想这不就是当时咱们说 高 晓 松 的反义词是 矮 大 紧 吗?这个中文梗当时觉得还挺好玩的,但是同类的英文梗我根本反应不过来,也不觉得好玩。小朋友对美国文化的吸收不只体现在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吸收,更是对American freedom、independence的理解和追求,这就和中国家长authoritative culture发生了巨大的冲突。现在是暑假期间,这里暑假根本没作业,小朋友天天除了完成我们给布置的一点点家庭任务以外,只要在家,就一心想着玩网络游戏和同学网上聊天。当我们要限制他的屏幕时间时,他就开始给我们讲Ren Quan,讲freedom,说暑假是他的暑假,在完成指定任务之后,他凭什么不能自由安排玩游戏时间,这是他的right,我们对他的时间限止,就是侵犯Ren Quan,是不尊重他的civil right,一天玩8小时游戏也是正常的,视力没问题不受影响,现在的屏幕技术先进了,不伤眼睛,说我们是asian parents, so mean....总之,给我们扣了一堆大帽子,辩论起来相当的头头是道,真是让我们很头痛。之前,他爸盛怒之下把电脑屏幕都砸过一次。但是之后,也没有什么长期效果。我就在想,我们让孩子来到这里接受这里的教育,不可能只是知识的学习,必然包括思想、思维、文化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孩子过来的时候年纪小,会对这里的文化教育吸收的更深入,和中国文化教育离的更远,我们作为传统中式文化教育的家长,和这种western culture下成长的孩子在文化、思维方式上的差距碰撞真的是很强烈的,特别是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他的同龄人都是American culture这一套,整个社会大环境根本不支持中式教育这一套,这种文化、思维上的碰撞冲突,有的时候甚至可以说是惨烈。我都已经记不清被气哭多少回了,老公也是被气的血压飙升,小朋友还觉得理直气壮,说我们的种种表现和要求都是为了我们自己,让他学习和做家务都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跟他从来就不是朋友,以前他想和我们做朋友,但我们不理他,现在时机已经过了,他不再需要我们了,我们做家长的永远也不再能和他成为朋友了;未成年人没有ren quan,就不是人,美国law对未成年人也不支持不公平,等他18岁了就离开我们,等我们老了,也要限止我们的屏幕时间,不同意就给停网。。。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Gwq0XJ4icAHRO3IX8xVwFNu4iad6TEkRdGfaU79zwibSGXqnoyF0cBaLHwf6xnAIQvibxc3rnJdfnylEo60QV9DlSQ/640?wx_fmt=png在这里如何中西合壁,取长补短,让孩子更好的发展成长,真是对我们做家长的巨大挑战。


我还在Library里报了一门pronunciation 课,每周上两次。虽然是图书馆里提供的免费课,但老师经验丰富,非常认真,上课内容很多,每次还有不少作业,因为后来English 101的作业太多了,这门课后期的作业我好多都没做。
图书馆的Talking Time,因为可以早报名,我早早就报名了,但是因为English 101和其它BC的课作业太多,忙不过来,我连着几次no show,后来可能都上黑名单了,三次之后,人家都不给我发上课链接了。这种事儿,我真是从来没有经历过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Gwq0XJ4icAHRO3IX8xVwFNu4iad6TEkRdGfaU79zwibSGXqnoyF0cBaLHwf6xnAIQvibxc3rnJdfnylEo60QV9DlSQ/640?wx_fmt=png,也是开了先河了。


中文俱乐部的读书活动,也只是参加到4月份的活动就停了,真的没时间再看其它书了。整个春季学期加一起,我只看了两本书,真是没工夫看作业以外的书了。
因为和我家青春期小朋友关系紧张,我还报名了华家会的课程《勇敢面,真实表达》,学习如何和青春期小朋友沟通表达,如何说No,在沟通中如何连接、确认,再连接再确认。这个课程设计得很好,不但要上课学理论,还有练习课帮助我们把学到的理念转化为真正的应用,还要每天打卡。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太骨感,课程是设计的很好,但这就让我本来就紧张的时间,就更是雪上加霜,焦头烂额。感觉学到了一些理论方法,但是因为时间太紧,学习和练习都没好好消化充分吸收,这个English 101太消耗我的精力了。但通过学习和练习,在和孩子的实际沟通中,明显有改善,特别是老公没有学习,还是固守老一套,一对比,现在在孩子心中,妈妈明显比爸爸nice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Gwq0XJ4icAHRO3IX8xVwFNu4iad6TEkRdGSRLhic1up2dlnGOtOiam30G3Lm9aE1gmqFGAubHIYKkD7QMpZvHyl7cw/640?wx_fmt=png。看看不学习就不进步。以前老公因为性格沉稳、情绪稳定、有耐心,和孩子的关系一直比我好,是儿子心中的偶像,现在偶像走下神坛也很抓狂。其实这就是一个共同成长的事情,孩子长大了,做家长的对待孩子的方式方法也要成长,以前对待低龄儿童的那一套方式不行了,他们需要的不再是吃喝拉撒这种温饱层面的关心照顾,他们更需要精神上的独立、人格上的尊重、思想上的碰撞与引导。前路漫漫,我们老两口继续一起携手努力吧。
紧张忙碌的2022 Spring quarter结束了,BC的三门课都得了A,算是对我努力学习的一个肯定。以后我再也不会这么报课了,这学期太累了,但也非常有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